第一百零四章派系之争
“仙人英明。”朱标说道,“如此一来,锦衣卫的权力只剩下抓人,而少了审问定罪之权,百官们也因此少了很多的怨言。
而且还提高了官员的收入,他们也不用为钱而发愁。
第三还能增加商税,就算商人想要偷税漏税,也得看地方官员们答不答应。
而地方官吏们想要多收取商税,只能好好地发展商业。
他们想要强取豪夺,那更加不可能,御史言官,反贪污局以及锦衣卫三方都不会给他们机会的。
另外,有了这三方相互制约,就算地方官员想要收买他们,那也是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可是,只要有一人不肯被收买,那么这件事必定会捅破天。
这是一举数得之计策,回去后,我们要马上实行,爹,您说对不对。”
朱标最后还是问了朱元璋,老爹的面子还是得给的。
朱元璋此时皮笑肉笑地点了点头。
嬴政和刘禅也想试一试。
江晨点了下头,继续说道:“反正已经说了官员之事,那么我继续说一下大明朝的党派之争吧。
从大明成立之初就有了淮西党和浙东党两派。
原本可以让这两个党派相互之间学习,融合的,让浙东党知道淮西党的人不是一群只会舞刀弄棒的粗鲁之人。
也可以让淮西党的人知道浙东党的人不是一群只会之乎者也的酸秀才。
可惜,老朱你没有,你没有让他们柔和,而是让他们继续斗争,相互制约,而你能利用两派之争,将他们牢牢地抓在手中。
可是你知不知道,最后大明出现了很多派系,东林党、齐党、楚党、浙党、齐党、昆党、宣党等等。
而皇帝有自成一派,然后培养了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
而锦衣卫,东厂,西厂,最后也成为了一派。
派系之间,相互攻讦,他们往往为了一点点蝇头小利而不顾国家大义。
嘉靖年间,倭寇横行大明东南沿海之地,导致民不聊生,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而朝中大臣们依旧没有不管不顾,甚至了为了利益,出卖大明的军事布防图,让倭寇一路占领了数个城池。
倭寇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好在朝中还是有支持抗倭之人,一个叫做戚继光的民族英雄诞生了,他得到朝廷的部分官员的支持和当地百姓的支持,将倭寇彻底的赶出了大明。
而大明最大的党派之争,还是皇帝和文武百官之争。
皇帝做错了事情,百官们就会揪着皇帝的错误不放,这导致了大明后面的皇帝害怕见到那些官员。”
“真是没用,咱老朱的子孙怎么会如此没用,难道不会利用锦衣卫吗?”朱元璋问道。
“用了。”江晨说道,“锦衣卫,东厂,西厂都用了,可惜没有用。
锦衣卫也好,东厂,西厂也好,他们将百官抓了起来,然后严刑拷打,不管有罪没有罪,都无所谓。
被他们抓了,那就是有罪,没有几个人能从里面出来的。
官员被抓了以后,还会有人顶上来。
顶上来的官员,依旧会顶撞皇帝,而不会感激皇帝。大明朝后期就是这么奇葩。
老朱,你知道崇祯向百官们借钱,只筹集了二十万两,可是当京城被攻破后,叛军从文武百官中搜出多少银子来吗?”
“多少?”朱元璋沉声问道。
一旁的马皇后紧紧地握住朱元璋的手,她担心朱元璋会暴起。
江晨仿佛没有看到朱元璋的愤怒,缓缓说道:“七千多万两。”
“这群天杀的。”朱元璋愤怒地吼道,胸口一痛,直接喷出一口鲜血来。
“重八。”
“爹。”
马皇后和朱标,朱棣紧张着急地喊道。
朱元璋摆手道:“咱没事。仙人,你说的可是真的?”
“我没有必要骗你,其实你制定的9条国策。没有一条是好的,是亡国的真正原因。
上次跟你说的是其实就是朱家子孙天下养的国策,就是你的子孙俸禄太高了。
还有全国性的海禁,闭关锁国,彻底断送了大航海时代,你可知,百年之后,西方国家开始了大航海时代,他们占领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土。
天竺,缅甸等国,其实都被西方国家给占领了,可是大明呢,空有实力,而没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