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少正在若有所思,李白笑着问他:“贤弟在想什么呢?你是不是心里有疑问为什么我会来到这种地方?”
大少点头回答:“不错。不过我后来明白了。”
“是吗?你明白什么了?”李白又问。
大少答道:“大哥此举乃是率性而为。世俗之人到此多是为了皮肉,他们把所有人都想成这样。然而自古多少文人雅士来此只是为了千金一醉,至于因何买醉他们那些人是不可能明白的。”
李白拍手大笑:“说得好!知我者贤弟也!我带你来这里正是为此,看看你的悟性到底如何。”
大少忙拱手道:“大哥过奖了!”
李白喝下一杯酒,说道:“贤弟,因为你被人诬陷,大哥想给你另取一个名字,你看如何?”
大少大喜:“求之不得!”
李白又喝了一杯,示意左右两位歌姬斟酒:“小红,小黄,倒酒。”然后缓缓说道:“人这一生,不可能做到完美,就连那孔老头都不能。或多或少总会有些瑕疵,我亦如此。就给你取名少瑕吧,你觉得怎么样?”
“很好,我以后就叫作杨少瑕了!大哥,小弟敬你一杯。”
“你是上庸人氏对吧?”
“正是。”
李白再喝一杯,悠悠说道:“上庸是个好地方啊!早在周朝的时候,上庸乃一大国。后来,武王会同八国,伐纣战于牧野,这便是有名的牧野之战。这一战之后,商灭而周建,庸国成为八国之首。春秋时期,唯庸人善战,秦楚皆不敌。后来,庸趁楚国灾荒,起兵东进,反被楚庄王联合秦巴两国所灭,国土被三国所瓜分。‘庸人自扰’由此而来,相传屈原先祖便是庸人。秦汉时候设上庸郡,三国时孟达在此任太守。由于上庸郡四面被大山环绕,实在是一处避难的世外桃源,陶潜笔下的《桃花源记》就是上庸郡治下的武陵县。隋唐以来,改上庸县,属房州辖,这房州便成了帝王流放之地。前隋太子杨勇就曾被贬房州,我朝中宗皇帝亦流放在此十四年。”
少瑕听得入神,夸道:“大哥真博学也!”
李白拿起酒杯:“贤弟,喝酒!”说完一饮而尽,继续说道:“说起春秋战国,那可真是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你可知道诸子百家都有哪些吗?”
少瑕答道:“我所知的只有儒家、道家、法家。”
李白正说得兴起,又饮下一杯,接着说道:“还有墨家、兵家、阴阳家、纵横家、小说家、名家、医家、杂家、农家等等。其中儒家和墨家并称为当时两大显学。你可知道何为墨家?”
少瑕摇头。
“我们先说儒家和道家。儒家祖师孔子,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礼节尊卑长幼有序,此为入世之道;道家祖师老子,讲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应物变化无为而治,此为出世之道。孔孟那一套所谓的仁爱完全是假仁假义,我不认同;而老庄学派却又完全消极避世,我也不大认同。无论是儒生还是道者,都不过是求得一己的安宁和自我形象的完善。那么有没有一种学派是介于儒道之间呢?答案是有的,他就是墨家。墨家祖师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墨家的领袖叫作巨子,墨子便是第一任巨子。何为兼爱?就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友爱。何为非攻?就是反对一切不义的战争。他代表着最底层的手工业者、农民、匠人、奴隶的利益,因此很受民众欢迎,与儒家并称为当时两大显学。墨子从自身做起四处奔走宣讲,过着无比苦寒的生活。但是他的学生和弟子不一定都做到这样,再加上学说不是从上层角度出发,秦汉之后就几近消失了。墨者真的消失了吗?没有!后来墨家三分,分为齐墨、秦墨和楚墨。齐墨即相夫氏之墨,其研究治世和逻辑学术;秦墨即相里氏之墨,主要研发巧技富国强兵;楚墨即邓陵氏之墨,旨在为义而战己诺必成。秦灭六国之后,连年征战结束,墨家也就隐匿于百姓中。其中有从事谈辩者称为‘墨辩’,有为了侠义浪迹江湖者称为‘墨侠’。如今到了大唐盛世,你可知墨者现在是什么身份?”
少瑕有些不确定地回答:“是侠客吗?”
李白向少瑕举杯示意,哈哈大笑道:“不错!墨者即是侠客,侠客即是墨者。你我身当盛世,当如大鹏!百姓良民被恶霸流贼欺压,当长剑出鞘扶助,此所谓侠之小者也;大唐长安遭蛮夷匪寇侵扰,当跨马挺枪驱赶,此所谓侠之大者也!你明白了吗?”
少瑕连连点头答道:“明白。今日得大哥一言,胜读十年诗书也!”
李白也很高兴:“我心甚慰!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小老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