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侠客集 > 七七 求雨

七七 求雨

睡了一晚。

次日天色大亮,李白才醒。杨少瑕乃问道:“大哥,我们可以启程登山了吧?”

李白伸着懒腰说道:“到底年轻人精力旺盛,老弟你早就睡醒了吧?”

杨少瑕一笑道:“其实我也才起不久。”

于是两人吃饱早饭,出发登山。山道蜿蜒曲折,一路都有人家。山民都很热情,二人走的累了便去讨一壶茶水喝。听山脚下的村民讲:上到山顶大约需要两个时辰,山顶上住着一个老道士,也是一名神医。神医叫做刘神威,乃是“药王”孙思邈的弟子。已经一百一十多岁高龄,孙思邈享年一百四十二岁,师徒二人俱是长寿之人。此番前来求雨,若得刘神威相助,大事可成!一路遇到许多善男信女,到此烧香请愿,据说很是灵验。这太和山的主峰叫做“天柱峰”,登临此峰,有如置身云端;环顾四周,其余七十二峰俱都俯身颔首,面朝主峰宛如众星捧月。恰似“开元盛世,万邦来朝”雄势境意……

居高临下,只见山高谷深,溪涧纵横,一时俗念顿消。难怪许多名士都会隐居于此。二人登至山顶,忽觉一阵寒意。原来山脚虽是酷暑难当,山顶却是清凉甚至感到寒冷。但见一位白发仙翁,静坐一棵老松之下。眉毛胡须全白,且是一身白袍,远远望去,直如一个雪人。

李白乃问:“尊驾可是神医刘神威先生吗?”

那刘神威缓缓睁开眼睛,说道:“此处并无神医,只有一位老道。贫道便是那刘神威。很远便听闻两片脚步声,二位呼吸均匀,显是功力颇深。原来是李学士与他的小友驾到,幸会!”二人忙恭敬道:“见过先生。先生真神人也!”

刘神威道:“今日到访何事?”

李白答道:“如今东都一带多日干旱,当今天子玄宗皇帝命我二人往太和山求雨。在下道行尚浅,先生既是世外高人,还望鼎力相助。”

刘神威一捋白须道:“如今已是玄宗朝了么?想我当年入太医院,还是高宗皇帝时候……你们跟我来吧!”说罢起身慢行。这刘神威已是一百一十四岁,走起路来仍是稳健。刘神威领着二人走近一所道观前停下,道观前方早已摆好道坛。道坛高约三尺,四角挂着神幡,上有八卦图案。神坛当中一个神案,供奉着的正是真武大帝。只见刘神威披散头发手持长剑,踏罡布斗口中念念有词。接着示意李杨二人跟随身后,双手背在后面,围着道坛不停走动。如此走了两个时辰,李杨二人已是腰酸腿痛,那刘神威依然健步如飞,二人心下俱都称奇。刘神威见他们有些心不在焉,厉声喝道:“不可分心!还需坚持一个时辰才算礼成。”二人不敢大意,立即打起精神,如此围绕道坛循环往复走动。直到走完最后一圈,二人险些瘫坐在地。忽然刘道长当中跪下,二人也跟着跪倒;只见他持剑指天,高声念道:“太和山道士刘神威,携李杨二位道教徒,今日虔诚祈雨,恳请天君怜赐。”念完起身,二人跟着站起。

刘道长乃说道:“礼成。三日之内,必降大雨。”二人大喜,连忙拜谢。道长步入观内,取出白绢朱文的道箓,分赐给李杨二人。道长说道:“你二人今日到此也算有缘,贫道便收你二人入我道门。”二人大喜,乃跪地叩拜道:“谢过仙师!”然后欣然下山。

在下山之前,刘神威还将其师孙思邈在研究医学之时,意外发现伏火硫黄法录入《丹经内伏硫黄法》,道长将此秘方赠与了二人。配方中言道:以硫磺、硝石、木炭混合制成粉末,可用来发火炼丹。

下山的路上,杨少瑕作诗一首,名为《武当》:

武当千年久,苍山几巍峨。

万里进香客,一心聆仙歌。

飘飘白雪舞,渺渺仙人娑。

群岳抱中柱,天地人乃合。

少瑕吟罢,李白大加赞赏,笑道:“小老弟,你的诗作得可是越来越好了……”

两人哈哈大笑,快步奔下山去。

果然,第二日便风云变幻,空中电闪雷鸣,倾盆大雨泼天而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