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柳楼》这段快板书是郑文昆先生创作于1997年的作品。
号称是史上最难快板书。
作品中塑造了6个老人的形象,这6位老人的姓氏极为拗口,又属同一辙韵,整段作品难度大,欣赏性极高。
喜剧气氛浓厚的同时还考验了表演者的基本功。
作品语言近乎白话,多处还融入了津市土语,通俗易懂。
故事起承转合借鉴了相声三番四抖的形式,有交代有转折,有铺垫有渲染,有滋味有回味。
这段作品既保留了传统绕口令的技巧精华,展示演员的口齿功力。
又没有停留在单纯的卖弄技巧的层面上,但是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幽默诙谐,引人入胜。
李京左手拿着板儿,轻轻的击打出节奏。右手则随着演出内容在面前胸前比比划划。
看似随意的动作,其实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练习的。
没有一个动作是多余的,每动一下都吸引着台下观众的注意力。
他有节奏的说道:
“咱先说说这位老刘头,他爱好养鸟是位高手。
用6天和6宿,用竹条编了6个扁扁篓。
扁扁篓不盛画眉和百灵,养了6只扁脑、扁头、扁鼻子、扁口、扁白白扁的扁斑鸠......”
这段难度颇大的绕口令说完,台下观众有懂行的都发出了叫好声。
刘星看时间,也从看台回到了化妆间,在门口轻轻一勾手,把金子叫了出来。
二人慢慢走下楼梯,刘星边走边回头对金子说道:
“金哥,就按咱之前练的来就行,你可别紧张啊。”
金子鼻子轻哼一声,轻轻的推了刘星一把,开玩笑的说道:
“滚,用你说啊。你管好自己吧你。”
刘星见金子还有心情开玩笑,便知道他此时不算太紧张。心里也踏实了不少。
他此时的心情和之前在c市演出时完全不同,甚至感觉不到一丝紧张。
一来呢,虽然小剧场今天来的观众已经算爆满,少说也得得200多人。
但在c市的剧场可是上万名观众。
两个剧场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更何况今天来的大部分都是自己的粉丝,属于主场作战,信心也提高了不少。
刘星和金子二人来到舞台侧面站好。
刘星刚打了个哈欠,站在身前的王卉刚好回头看见。
王卉笑着小声对刘星说:
“这马上演出了,少爷怎么还困了?”
刘星立刻收回了举在空中的手臂,腼腆的笑笑。
此时刘星看着台上表演的李京,快板已经打到飞起。嘴里的台词像崩豆一样说的极快。
便知道这段表演已经进入尾声。
演出的高潮过后,李京逐渐放慢语速,随着快板的节奏说完最后的台词。
最后一下,他将手中的快板握紧。结束了演出。
他伸手将开场后放在场面桌上的另一块板拿回手中,双手垂在身体两侧,对观众深深鞠了一躬。
王卉见李京已经走下舞台,也没看身后的刘星和金子,拿着无线麦克风走上舞台。
她举起麦克说道:“接下来是相声《论捧逗》。表演者:曹某金,刘星。”
台下观众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掌声。
观众们将两条手臂高高举起,在空中用力的击掌。
人群中还时不时的发出尖锐的口哨声。
巨大的声音传到二楼化妆间内,谦大爷听到不禁睁大了眼睛,发出了“嚯”的一声,同时看向郭德岗。
郭德岗此时点点头,对着谦大爷咂摸了一下嘴,说道:“听出来了,是不少来人。”
小伟靠在化妆桌上玩着手机,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李京此时已经走上楼,一脸兴奋的对着屋内的众人说道:
“听见了吧?我跟你们说,前头啊,只要是个缝那都坐满了。
剧场紧后头,你们猜怎么着?乌压压站了好几排人。
咱们之前演出哪见过这场面啊?老郭,你收的这徒弟算是让你抄上了。”
郭德岗被李京这么一夸,心情自然是不错。
小伟听后还是不屑的摇头晃脑的玩着手机。
李京放快板时看了一眼小伟,眼神中饱含深意,说不上来是同情还是鼓励。
坐在东侧看台的刘星亲友团,听到接下来上场的是刘星都情不自禁的起身鼓起掌来。
夏雪、夏雨和戴明明三个孩子更是发出了高分贝的尖叫。
引得坐在周围的其他观众纷纷侧目。
几人不管不顾,继续扒着看台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