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门捕快们驾着马车,全副武装,戚蓉作为检举的苦主,也得到了坐车的资格。
冯知县骑马在前领兵,柳大人在旁陪同。
柳大人偷偷往后瞄了一眼,转着手里的核桃,眉飞色舞道:“怎么样,我这事儿办得好吧?”
柳大人非常得意。
冯知县害怕其他人发现自己对戚蓉的偏袒,尽量表现得疏离,占地的事儿他都没打算插手。
是柳大人要求详查。
结果没想到居然还真查出了个子丑寅卯来。
赵大勇夫妇的确是逃犯,而且犯罪过程残忍无比,凶恶程度令人发指。
按朝廷规定来说,这种来历不明的人,根本不能落户,结果衙门居然给他们办了。
气得冯知县将给他们办户籍的人骂了一顿,还罚了一个月的俸银。
一队人马表情严肃,快马加鞭地来到了李家村,随后直奔赵大勇家。
衙役捕快们将巷子堵住,捕头提着大刀,一脚踹开了赵大勇家的院门。
身后两名弓箭手挽弓搭箭,蓄势待发。
木门哐当一声倒在地上,溅起一阵尘土。
屋里的赵大勇和窦英正在吃饭,听见外面有动静,还以为是戚蓉带人来报复。
立马提着一把柴刀冲到院子里来,他定睛仔细一看,顿时脸色煞白。
院子里站着的根本不是戚蓉,而是十几名手持武器的捕快。
赵大勇知道自己的事情败露了,毫不恋战,冲向院墙脚下一蹬,翻墙跳进了邻居家里。
捕头立刻指挥三人进屋抓捕窦英,自己则带着剩下的人去了隔壁。
他们踹开隔壁的大门。
院子正中,赵大勇手中提着一个几岁的小孩,长刀架在孩子脖颈间。
“你们都别过来,否则我就把他给杀了。”
捕头不是第一次经历这种情况,他一边说话稳住赵大勇,一边示意弓箭手躲在众人身后,伺机放箭。
赵大勇逃避抓捕多年,早就有了经验,他立马指着悄悄往外退的弓箭手道:“把弓放下!”
弓箭手不愿放下弓。
赵大勇手上一用力,孩子脖颈上立刻出现一道血痕。
孩子的母亲吓得跪地求饶,“大勇,你放了我儿子吧,他只是个孩子,从未得罪过你呀。”
孩子的母亲哭哭啼啼,捕头的脸色也非常不好看。
这次抓捕,知县大人非常重视,倘若出了意外,挨骂是少不了的。
但,这赵大勇实在棘手。
捕头没办法,将手里的刀慢慢放在地上,心头思索着稳住他的办法。
他扯谎道:“赵大勇,你居然敢打我们戚夫人,你可知她是谁。她是我们知县大人的表妹,怎可让你如此侮辱,还不快快束手就擒,给我们戚夫人赔礼道歉。”
赵大勇怀疑地盯着捕头,有些不相信他的话。
他警惕地观察众人良久,反问道:“你们真是为了戚蓉而来?”
捕头冷哼一声,“李启洪的教训还不够让你们警醒吗,不长眼得罪我们戚夫人的,都没有好下场。”
这一番话倒真把赵大勇说愣了。
像李启洪这种村民起冲突的事太多了,再说了也没造成严重后果,按理说知县大概率不会管的。
几个捕快上门来,各打五十大板,威胁恐吓一顿,商议好赔偿就解决了。
可冯知县不但插手了,还把李启洪和李涛害得不轻,连李涛的前途都断送了。
细思起来,的确让人怀疑戚蓉一家和冯知县有亲戚。
杀人的事败露,和得罪知县的亲戚可是两码事。
几条人命在身,想死得安稳都不行,可得罪知县大人的亲戚,赔礼道歉稍微挨点惩罚就够了。
一时之间,赵大勇心思百转,拿刀的手有些松动。
捕头早就在等这个机会,当即向前冲去,一拳就要打掉赵大勇手里的刀。
赵大勇反应机敏,一脚踹在了捕头心窝。
赵大勇恼羞成怒,知道自己被耍了,手上用力就要杀了那个无辜的孩子。
一个三四岁的孩子,眼见着就要枉死。
孩子的母亲吓得晕了过去。
咻!
一支利箭正中赵大勇手腕,赵大勇一声痛呼,手里的刀无力跌落。
捕快们见机迅速上前,将赵大勇按倒在地,五花大绑,捆了个结实。
捕头气得抽了赵大勇两个巴掌,一口唾沫吐在他脸上。
赵大勇如果当着知县大人的面杀了人,捕头办事不力,也别想有好果子吃。
旁边的院墙上,戚蓉一跃而下,将手里的弓还给了一位捕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