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火红年代:四合院外的激情岁月 > 第152章 干我们这行,不能露富

第152章 干我们这行,不能露富

这年头还能大量安置人员的肯定是农村了,也只可能是农村。

李子敬没有把地方说得很远,而且也是按月领工资的,不是直接落户到生产队拿工分。

“咱们京城郊区的几个国营农场、林场都很缺人。”

还以为是有什么好主意,刘干事失望道:“我们也劝说了一些人去搞农业生产。”

“好些人都是拖家带口的,不太合适安排去乡下。”

李子敬自己都没想着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自然不会强人所难,“我也就是提个建议,怕你们忘记了。”

刘干事回应道:“这事哪能忘记。”

“上头一直要求我们主要抓这方面的工作。”

精简职工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减少吃商品粮的人数,主要的安置办法也就只有回农村了。

毕竟,人待在城里始终是要吃粮食的。

2000多万人,绝大部分人是回生产队拿工分,去农场拿工资的人只是少部分。

原因还是很简单,缺钱。

62年底的一份新建扩建‘国营农、林、牧、渔场’安置家居大中城市精简职工和青年学生的方案:

安置33万2400人,预算的资金是3亿5000万元,扣掉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的专项费用,人均安置成本接近1000元。

这钱包括了工资补助、农用机械、垦荒基建、建房、流动资金等等费用。

建农场的安置成本相当高。

五星食品的垦荒虽然是能省则省,花销也不少,这也是李子敬等人只垦荒30来亩的缘故。

午饭后。

李子敬踩着三轮车去胡家沟种植基地查看温室的进展。

半道上,这回不是他招手搭便车,他遇到了招手搭车的人。

招手的人肩膀上扛着一根木棍,上面插着一个小包裹,像是赶路的人。

李子敬骑车靠近了仔细一瞅,“嘿!这不是光头么!”

光头也想起了来人是谁了,“原来是你啊!只要细粮票的!”

巧遇好久没见的人,李子敬笑着解释道:“我是去前面的胡家沟,不是去洼里公社那个方向。”

光头笑道:“我今天要去的就是胡家沟方向,我是去那附近的袁家沟!”

李子敬答应道:“那赶紧上车吧。”

“谢了哈!”光头也没多客气,自己坐进了车斗。

见光头坐好了,李子敬踩起了三轮车,“我其实早想问你了,你搞粮票生意应该挺赚钱的,你怎么没买自行车啊?”

光头还是那么畅谈,“干我们这行,不能露富!”

“不然啊,别人一举报,我就得完犊子了。”

“现在自行车那么贵,我没工作还买了一辆自行车,那不是告诉别人赶紧去举报我么!”

李子敬有力气,三轮车又快又稳,还有心思聊天,“你说的还挺有道理的。”

“你这次又是听到风声不对了,要去乡下避避风头?”

没什么不能承认的,光头坦言道:“还真被你猜对了。”

“我告诉你,这次的行动可不是一般的行动,是个大行动。”

“不是忽悠你,往年都是秋收之后才开始严查,今年这个时候就开始严查,你多想想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

李子敬心想自己都看过通知了,知道得一清二楚,哪还用猜,“你的消息挺灵通的。”

“工商科去年冬天严查了两个多月,我在西单菜市场那里没见到你,还以为你已经被抓起来了呢。”

以后的主顾,光头解释道:“去年冬天,我跟朋友一起去宣化跑了两趟长途,有一段时间没在城里。”

李子敬凑趣道:“你这是去做大买卖赚大钱了?”

光头郁闷道:“还赚大钱呢,货全丢了,差点儿把命都交代在那了!”

李子敬随口问道:“遇上打劫的了?”

光头怨气十足的说道:“可不么!我琢磨可能是对方通风报信了,让人在路上等着我们,还好我和我朋友命大跑出来了。”

“这么不讲道义,那你们也不用讲规矩了,举报他们给他们也来一把狠的,你们不好过了也不要让他们好过。”

李子敬对光头所说的话,只当是趣谈,压根没有当真。

光头这类搞倒买倒卖的人,即使赚钱了也不能说,对外说被人抢了、亏本了,最差也要说没赚多少,平常的用度还不能太显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