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
几十年后,流传着高中不如中专的传闻。
这只是86-92年这一小段时间内一部分人的特殊情形。
61-62年,经济困难,‘支援农业建设’,撤并、停办了好多学校。
小姑娘涂筠梅所属的财政金融学院差点就被停办了,连停办通知都发出来了,学校领导想了一种折中的办法才维持了继续办学。
大学都是如此,中专学校就更不用说,学生回家待业、回乡搞农业生产。
63-65年,恢复了小部分招生,初、高中生都能参加升学考试读中专。
但是,3年后的毕业分配工作是‘面向农村、面向基层、...’。
70-76年,推荐上学,从哪来回哪去。
77-81年,只有高中生才能报考中专学校。
82年开始,地区、县级的财政、师范、卫生学校开始招收初中生,每个县大约100人左右。
在普通高中念书基本上是考不上大学的,又由于之前办了好多年的社办高中,高中生的数量多,在农村不吃香了。
很多农村的学生优先选择了中专,虽然分配在县里、乡里,起码能有个工作分配。
86年开始,省、部属的中专学校也开始招收初中生,分摊开来在每个地方的招生人数不多。
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出现了县市的重点高中还不如中专的情形。
省、部属的中专学校毕业,一般都是进某些大型国营企业。
念普通大学的毕业分配工作也就这样了,念这些中专还能早几年进单位领工资。何乐而不为?
特别是家庭比较困难的优秀学生,赚钱养家的压力很大,也就放弃了赌一把通过市县高中考名校的机会。
在大城市的重点高中能进名校的几率很大,在大城市的中考名列前茅的人对这类中专仍是不屑一顾。
93年中专不包工作分配了,那就更不用说了。
高中不如中专,只是一小段时间一小部分人的捷径。
63年的京城,中专肯定是不如重点高中的。
即使普通高中的毕业生,没考上大学,农村的也能进本地的公社、公社企业、生产大队工作。
还没有普及社办高中,现在农村的升学率比较低,小学升初中10%,初中升高中10%,高中生在农村是百里挑一的紧缺人才。
城里的更不用说了,基本都会有工作分配。
工资等级的升级没有冻结,工人提升工资等级是常有的事,进工厂当工人不比中专毕业的人差多少。
而且中专毕业还很有可能会分配去哪个山沟里参与建厂。
有好些人是打死也不愿意离开京城的。
这个京城是指市区,别说外省市的农村了,他们连郊区的工厂都不乐意去。
李子敬和黄金球随口聊了两句,本来准备各回各家。
邻居包大爷满脸笑容的进了前院,“出大事了!”
黄金球笑问道:“难道咱们院有什么好事?”
李子敬也蛮好奇的。
包大爷没有继续卖关子,“你二大爷和许大茂的事情估计没什么人议论了。”
“75号院出了一件更大的事情,人家都动了菜刀了!”
黄金球猜测道:“两邻居打架动刀子?”
“不是。不想去被精简后安排的新工作,拿菜刀架在脖子上,把上门做工作的人吓得大呼小叫的,你现在还可以去看热闹。”
包大爷一边说话,还一边往自己脖子上比划了两下。
看热闹一般都是看完了才走,黄金球奇怪道:“您都还没看完就先回来了?”
包大爷解释说道:“好多个大院的人都跑过去了,围着的人太多了,我被他们挤得慌。”
“后面应该闹不大了,我干脆先回来了。”
李子敬附和了一句,“人多了容易出意外,凑热闹也要注意安全。”
黄金球忿忿不平,“被精简了还给安排了工作,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看看人家子敬,全都是靠的自己。”
李子敬笑着谦虚道:“没有街道办的支持,我也干不成什么事。”
这是实在话,他最早的时候卖仙草冻,要是没有街道办的支持允许,也很容易会被划归为参与投几倒把。
包大爷倒是有些理解,“原来是开小汽车的,现在被安排去昌平的农场开拖拉机,差距是有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