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工作也就符合逻辑了。
即使大家都不用去搞农业,就是城里的工作也是有一些好坏的区分。
这个安置问题比之前的调换工作的问题还更复杂,不是李子敬能管得了的事。
他现在先赶去第六医院看望受伤的下属。
第六医院门口。
工会主席许三妹正准备回去,“李组长,你回来了。”
李子敬停住自行车,“绕了一大圈才找到你们,商祖和的情况怎么样了?”
许三妹回应道:“医生检查过了,问题不大,只要静养一段时间就行。”
“万幸没出大问题。”李子敬确实在庆幸。
许三妹劝慰道:“没事的,医生说连住院都不用。”
“用不着那么多人帮忙,他们几个就让我先回厂里。”
李子敬觉得稳一点比较好,“来都来了,我觉得商祖和先在医院住一晚上再观察观察,住医院比住家里更稳妥。”
许三妹不大懂得这些,“有医生在是更好一点。我出来的时候还在急诊那里包扎,应该还没包扎好。”
“你先回去吧,我进去安排。”
李子敬来过这里好几次了,对地头熟悉,径直的往急诊方向走去。
最终商祖和还是没住院,虽然只要几毛钱,老实人不愿意浪费小组的钱,医生也说了不需要住院,李组长也就没有硬劝。
另一头。
95号四合院。
前院。
院子里像往常一样坐了一大堆人。
今天中午下了一场大雨,下午又是阴天,晚上挺凉爽的,坐在院子里不是为了纳凉,单纯是闲着唠嗑。
这些邻居们还不知道写传单的人已经抓到了,正在聊的是五星食品三班倒的噪音问题。
陈文茂称赞道:“煤铺‘咚,咚’的吵人也没个说法,你们五星食品就是讲究,还没有噪音就开始找大家问办法了。”
“我们也是不想给他们添麻烦。”平常沉默寡言的副组长卞淑娟今天成为了唠嗑的主要参与人。
阎埠贵不是很看好,“要我说,问也是白问,根本没有好办法,只有把你们隔壁住的那些人挪个地方。”
包大爷怼道:“你这话说的轻巧,挪地方不是张张嘴的事,房子从哪来?”
阎埠贵不是乱讲的,确实有想到办法,“房子的问题找街道办,让街道办把其他小工厂换到他们隔壁大院。”
包大爷也想到过,“那些小工厂的房子都是不太合适住人的,不然就不会拿来当工厂用了。”
“你这办法不靠谱,不管换给谁谁都不乐意。”
阎埠贵争辩道:“我又没说让人直接住,可以先修一修,修好了再换。”
包大爷还是不大认同,“修起来可能比重新盖新房子还更麻烦,花的钱也不会少多少。”
身上肩负着传话责任的卞淑娟说道:“我们确实有想过给他们换个地方住。”
阎埠贵好奇问道:“你们哪里来的房子给人换?”
卞淑娟回话道:“我们手里还有个挺不错的仓库,是一座小四合院,拾掇两下可以拿出来跟他们换。”
包大爷对附近的情况很了解,“那个小四合院我知道,虽然不是很破,但是太小了不够换的。”
卞淑娟承认道:“是不太够换。我们正发愁该怎么办才好。”
阎埠贵还是推脱责任的办法,“街道让你们安置新职工搞三班倒的生产,就该让街道办处理这个问题。”
包大爷说了句公道话,“这个事是区里安排的,不是街道办安排的。”
“而且街道办手里能够住人的房子早分完了,现在能住人的空房都在房管所的手里。”
“都是房管所新修好的中转房,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
陈文茂接话道:“一下子好几十户人,数量有点多,不是很好办。”
“靠帽儿胡同这头的车间应该也是一样的很吵吧?要换的可能不只是几十户人了。”
卞淑娟连忙说道:“胡同这头的还好,一楼的新厂房没有沿街开窗户,不会很吵的。”
陈文茂提醒道:“也不好说,有些人可能就会趁机提要求。”
阎埠贵不以为然道:“帽儿胡同本来就是人来人往,住在路两边的人早习惯了。”
住倒座房的包大爷有切身体会,“也就是上下夜班那会儿比较多人走动,夜里平常也没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