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能缩短一些,饲料制备的时间可以再缩短。”
尹研究员已经有计划了,“工作量有些大,只有我们几个人,想再进一步只能靠运气了。”
“我现在的想法是让各地学了技术的技术员帮着一起总结经验,把他们发现的好的经验写信告诉我们。”
“综合各方面的经验,我们再往前突破。”
养的猪,喂猪的人员、场所、发酵原料这些都由五星食品负责了,不然这些都是要经费的。
五星食品搞的是下脚料再利用,是为了吃猪肉,不是专门搞研究的,也就没有更多的经费往里投入。
李子敬觉得发酵时间长一点造成的损失微不足道,“发酵饲料能做到现在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下一步的重点可以转入颗粒饲料,国外的技术已经走在了我们的前头了。”
尹研究已经是半个养猪专家,“生产颗粒饲料会增加好些成本。”
“很大一部分的农村地区还没有通电,他们使用颗粒饲料既不方便也不划算。”
李子敬也知道这些不利因素,“大型的养猪场可以用颗粒饲料。”
“刚刚唐研究员不是说京城要在郊区建一个现代化的农业试验场。”
“把不适宜用作饲料的秸秆加工成饲料,现代化的家畜养殖也可以配套一下吧。”
正在喝奶茶的唐研究员连忙放下杯子,“我没听说相关课题的立项,可以试一试。”
尹研究员有些被说动了,“上次市里的养猪领导小组也讲过了,要扶持一些大型的养猪基地。”
李子敬鼓动道:“我觉得这个事很有搞头。”
普通农户养殖数量不多,随便搞都可以。
大规模生产的饲料,加工的温度、水分、熟化程度等因素都会精确考虑。
此时还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没地方学,这不是五星食品的人能做好的,需要专业人士先研究出来、推广出来。
尹研究员决定道:“那我就试着申请一下。”
李子敬笑着允诺道:“需要帮忙尽管说。”
“京城能多几个大型养猪场,我们厂生产肉类罐头的时候就不用担心猪肉的供应问题。”
唐研究员什么都懂一些,也真是个话痨,“南边好些地方的猪肉卖不完有剩的,咱们京城还是每月定量供应3两猪肉。”
“除了仓储和火车的运力不行,更关键的原因是京城本地的生猪养殖不太行。”
尹研究员替本地的养殖户辩解道:“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京城冬天的气候比较冷,生猪的增肥效果比较差。”
“寒潮一来,零下十多二十度,猪不被冻死都算是很好的了。”
此时大部分猪圈都是透风的,五星食品的也是如此。
好些农户自养的甚至是露天的猪圈,即使条件很好的猪圈,燃煤保暖也是成本。
而且这时候是南方运粮食给北方,所以在精饲料方面,人自己都不够吃,不可能多分配给生猪。
等小麦和玉米高产了、黄淮变成粮食富余地区、北大荒变成北大仓。
占养殖成本大头的饲料有了优势,北方养猪才有成本的优势。
还好,此时是计划经济,李子敬的五星食品不用担心罐头成本高于南方而没有销路。
只要是计划内的,即使五星食品的出厂价比南方的罐头厂高很多,商业部门也要照收不误。
商业部门的亏损会由其他业务赚来的利润抵消。
能够规模化、科学化的养猪,提供成本更低的猪肉也是极好的,这也是他鼓动尹研究员开项目的缘故。
见面会结束后。
李子敬几人去财务室核账。
兰杏子有些奇怪,“李组长,你怎么把养猪场往外推了呢?”
李子敬随口道:“太偏离了咱们的主业。”
兰杏子看中了养猪的利润,“猪肉是罐头的原材料,这不会太偏离吧?”
搞味精项目的时候,借口是给奶茶研制新的配料。
李子敬直说道:“农副业基地的几头猪死了就死了,损失不过几百块钱。”
“大规模的养猪,要是倒霉碰上猪得了大病,可能全部死光了,一次赔个几万块钱要养多少头才能赚回来?”
“养的猪多了,猪得病不是很稀罕的事情,这么高的风险,我们怎么可以掺和进去?”
一头猪成本40块钱算,死500头就是2万块;一头猪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