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进城里。”
岑大鑫憨厚笑道:“检查了一下,剩下的墙还挺牢固的,省掉了好些工作。”
“盖茅草的屋顶比瓦房屋顶轻,加固强度要求降低了,加固的速度也就更快了一些。”
娄晓娥望向空荡荡的房顶,“可惜顶上会四处漏风,冬天的时候估计挺冷的。”
岑大鑫觉得还好,“能盖瓦房是更好些,不过嘛,乡下都能住茅草房,城里用来当厂房应该更没问题。”
罗少纯同样觉得没问题,“认真干活就不会觉得那么冷了。”
李子敬微笑道:“条件是艰苦了一些,不过正好可以挑选出一批能吃苦的人。”
“第一批的人很关键,可以引导整个工厂的风气。”
“至于你嘛,要求不高,把账算清楚了就行了。”
罗少纯、岑大鑫,包括在旁边干活的职工们听到了都是会心一笑。
娄晓娥对这点也有自知之明,没有硬逞强,“还是投入的资金太少了,要是有街道办的资金扶持就好了。”
李子敬一开始就不想要,“找街道办要投资,羽绒小组很可能会变成街道办完全控制的街道工厂。”
“人员配置就不是我们自己说了算了,又会像五星食品一样,进厂的人全都是区劳动科和街道安排的人。”
“没有用街道的钱,就是纯正的家属工厂,工作安排可以由五星食品职工的家属委员会来负责。”
家属委员会能优先照顾五星食品的比较困难的职工。
个别职工的家庭收入略高于困难补助的标准线,但平常生活上确实比较困难。
比如10块钱是一个标准线,9.9元可以领困难补助,10.1元不能领了。
这时候的工资是透明的,10.1元想改动为9.9元是做不到的。
单位有钱,10.1元的人找到了理由也能搞一些临时补助;单位没钱,那是真的控制的很死,超标了,没有就是没有。
可是9.9元的人领了补助后的最终收入是高于10.1元的人。
比如学费减免2块5、5块,助学金的补助。
实际上生活最苦的人家,很可能是这些稍微略高于标准线的家庭。
傍晚。
95号四合院。
下了班的秦淮茹急急忙忙回到家。
正在写作业的棒梗眼睛很尖,“妈!您今天买了馒头回来!”
“妈!”“妈!”
一听到馒头,小当、槐花两个也从炕上爬下来围到秦淮茹身边。
秦淮茹含笑道:“昨晚上答应了你们,今晚吃馒头,我就给你们买回来了。”
贾张氏连忙接过秦淮茹的挎包,“我来热一下。”
秦淮茹嘱咐道:“我不是在厂里买的,我是在3号食堂买的,馒头都还热着不用热了。”
晚饭不是窝窝头,贾张氏很是高兴,“你上班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个事。”
“不一定要在你们轧钢厂买,听隔壁郭大嘴她们讲,3号食堂的馒头、窝头现在也是很可以的。”
棒梗插话道:“我同学说,3号食堂的馒头是加了糖的,可甜了。”
贾张氏压根不信,“你给的糖啊。”
棒梗已经没心思写作业了,开始收拾文具了,“奶奶您别不信,等会吃了馒头了您就知道了。”
“别跟你奶奶顶嘴。”
秦淮茹接着说道:“妈,我先去五星食品,您带孩子们先吃饭。”
贾张氏也知道干活的事情更要紧,“行,提前给你热好,回来了就能吃上。”
秦淮茹去五星食品,是李子敬给她安排了一个活。
五星食品请了老裁缝帮忙教导职工的缝纫技术,晚上的时候,老裁缝回家了,秦淮茹帮着辅导一下。
他们这么着急的培训职工,主要是鸭毛除臭研究进展速度出乎意料的快。
五星食品后院。
加工羽绒服的房间。
李子敬拿起一件刚缝制好的小背心,仔细闻了下。
“还是能闻到那股味道。”
娄晓娥也拿来闻,“不只是能闻到,是能闻得很清楚。”
罗少纯的要求比较低,“其实还可以了。”
====
插图:49年5月21日,上嗨。镁国生活杂志驻沪记者在镁軍飞机上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