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火红年代:四合院外的激情岁月 > 第328章 没有水是很痛苦的

第328章 没有水是很痛苦的

港城缺水已经不止半年多了,从62年秋天开始就缺乏有效降雨。

63年5月2日起,每天供水3小时;5月16日改为每两天供水4小时;6月起改为每四天供水一次,每次只有4小时。

呼吁男的剃光头、女的剪短发以减少洗头用水,还号召不穿白色衣服、体育课停掉等各种节水的办法,能想的都想出来了。

公共用水基本上都停掉了。

祈雨的法事,不管是佛还是道还是god,每家都做了,全都不管用。

能想到的办法都用了,四天供水一次都要撑不住了。

因为用水而产生的纠纷打架更是数不胜数。

我们不可能看着港城没水用而无动于衷。

粤省和港城协商了一下,允许港城派油轮到珠江口取水。

珠江的水量减少,海水倒灌,珠江口的淡水盐度偏高,这些负责运输淡水的油轮就跑到广州一带取水。

港城租用的这支10艘左右规模的取水油轮船队,从63年6月17日到64年6月15日,工作了整整一年时间。

一开始预估的取水成本是每1000加仑(约4.55吨)6港元,实际成本每1000加仑20多港元。

而港城水塘收集的雨水成本是每1000加仑5港元。

取水的成本实在是高。

之前港城筛选取水地点的时候还想过了菲律滨的马尼拉与宿雾,日笨的大阪与横滨,南越的西贡与岘港。

这些地方都不靠谱,比如有大型油轮停靠能力的日笨大阪,不计算燃油费的取水成本就要每1000加仑25港元。

珠江口这么近的预估6港元都能到实际20多港元高价,这几个地方的实际成本只会高到用不起。

每1000加仑20多港元已经很肉疼了。

64年5月27日的台风给港城带来了大量的降水,水塘的水能保证每天供应4小时的水了,港城立马停掉了用油轮取水。

港城这一轮缺水熬了392天,其中的1年时间里只能每四天供水一次,这种生活肯定是相当艰难的。

农业和渔业就不用说了,缺水必然是减产和绝收。

工业生产也因为缺水而减产、停产,另外还有20多万工人的薪水降低。

缺水,卫生条件变差,疾病也跟着来了,比如霍乱的出现。

没有水是很痛苦的。

粤省和港城此时正在协商东江供水的工程。

对于港城而言,这个供水工程是必须要搞的。

港城的每年新出生人口数量也很多,小孩子每一年都在长大,缺水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从经济上来讲,港城也必须要有东江水的供应。

水资源的多与寡,给每一个地方的发展设定了不同的天花板。

一个天天限时供水的城市是不可能有大的发展。

港城工业发展爆棚的70-90年代,全靠东江水的稳定供应。

可谓是一步快步步快。

等发展到服务业的时代了,减少了用水的需求了,有些人开始对以前的事不认账了,这种行为是十分没有道德的。

相反的,一步慢步步慢。

我们国家的北方,很多地方都是被水资源给限制住了发展的上限。

不管是打井,还是引水渠,还是海水淡化,还是节水技术提升,反正一定要弄到水,这样才能提升发展的上限。

李子敬的五星食品和五星羽绒也有用水的难题。

水费在成本里的占比越来越大。

他们的打井申请报告前些天的时候通过了审批,今天城东修建公司打井队在2号院,还有南边的三个大院寻找最佳的打井点。

副组长邱昌吉领着打井队的人走到了南边第2个院子。

一名矮胖的老大妈正好站在了大门口。

邱昌吉上前陪笑道:“大妈,麻烦您给让一下路。”

矮胖的老大妈冷哼道:“我们大院不欢迎你们。”

====

插图1:关于举办1962年春季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的通知。(对外贸易部)

====

插图2:63年,港城的居民在挑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