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但是他自己没空去排队,用脚趾头想也知道不排队肯定买不到。
他就找了陈小二,顺便出了这么一个给人代购的主意。
“除了我这里,你们没接到其他单子?”
陈小二说起这个就来劲了,“接了,还有很多订单没完成的呢!”
“你是没见到,实在是太多人排队了。”
“王府井门市部那里,起码有两三千个排队的人没有买到。”
“我问了新华书店的售货员,他们也没货了,出版社已经让印刷厂加急印刷了。”
李子敬捡起了一本,拿在手里,墨香味挺好闻的,“两毛五分钱一本,买得起的人还是很多的。”
陈小二认为脱销的原因是印数太少了,“出版社的人做事太保守了,只印了50万本,哪里够分的?”
李子敬翻看扉页,“人家上面写了,这次的37首诗词,其中27首已经出版过了的,可能出版社估算很多人不用买了吧。”
陈小二仍坚持认为印数的太少了,“37-27,不是还有10首没有发表过的么?”
李子敬说着一些人会做的事,“没发表过的肯定会在《rm日报》上刊登,到时候从报纸上抄写就行了。”
陈小二纠正道:“抄的跟买的,它不一样。”
李子敬好奇问道:“你自己也买了一本?”
陈小二嘚瑟道:“还不止呢!我也买了10本。”
“哥们儿我只是懒了一点,我的觉悟也是不低的。”
李子敬直接屏蔽了自吹自擂的话,“10本?你也是留着当礼物?”
陈小二嘻笑道:“我发现跟着你学肯定错不了。”
“你买20本用来当做新年礼物,我买10本送人应该也挺好的。”
李子敬在订货的时候就说清楚了,书是买来当礼物送人用的。
他仔细说道:“我这里支书、副支书、副厂长,就要分15本了,我自己留1本,我对象1本,剩下3本机动。”
“你一次买10本,你准备送谁?”
“别告诉我,你打算送给你那些兄弟姐妹,10本估计不够分的,这个有那个没有,到时候闹矛盾呢。”
陈小二也是很机灵的一个人,“送给我舅啊,还有崇文门街道办的人,都可以用这本书送礼。”
李子敬笑着点头道:“行!”
得了夸奖,陈小二更得意了,“我也是有两把刷子的。”
李子敬玩笑道:“那你去我这的后院帮忙刷墙壁吧。”
陈小二想起了还有工作,“对了,我还要去收皮蛋的钱,我先走了。”
“慢走不送。”
办公室里没人了,又没有着急的事。
李子敬翻看新买的诗词册子。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都是他很熟悉的句子。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文化水平不是很好的李厂长,只有学网友的金句了,卧槽!牛逼!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多少事,从来急;’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书没有白买,李子敬要的就是这些新增加的内容。
诗词,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导师不是普通人,选择这些诗词在这个时间发表,肯定有一些内在的特殊含义。
李子敬掌握的信息不全,领会不了那么多,但是他知道,引用这些内容写稿子错不了。
他看书正乐在其中。
院子里传来嘈杂声音。
支书邓长玉带人回来了,她们上午是到棉纺厂参观。
走出办公室,李子敬笑问道:“今天感觉怎么样?”
邓长玉笑着接话道:“收获很大,认清了咱们跟人家的差距。”
工会主席许三妹负责福利,“特别是她们的集体宿舍,不单设施齐全,还干净整洁,说明她们平常的使用也是很有章法。”
一个集体宿舍,床铺、门窗这些都很平常,只有一样设施需要特别强调。
李子敬知道许三妹想说的设施是指什么,“我们也会有集体宿舍的。”
“供暖不是问题,我们车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