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能获得小皇帝的信任。
客氏是小皇帝最亲的人。
两人合在一起,把小皇帝吃的死死的。
所以杨报国敢乱来。
只是下面的人手是个问题。
如果有阉党就好了,可惜现在没有。
“霍维华如何?”
魏忠贤想到了一个人,说道,“此人是杂家同乡,与杂家关系不错。”
魏忠贤没有说实话。
太监里权力最大的是王安,魏忠贤只能说当下靠着客氏,最受小皇帝的信任,连内廷都没有掌控,何况是外廷,外面的读书人没把魏忠贤放在眼里。
对于魏忠贤,读书人只会骂他。
不过呢,霍维华是个投机的小人,他与别的读书人不同,知道自己是魏忠贤的老乡,虽然没打算巴结魏忠贤,私底下还是给予好脸,留个交情。
杨报国知道此人。
此人未来是第一个投靠魏忠贤的大臣,为魏忠贤建立阉党打开了大门。
那为何魏忠贤提起此人呢,因为魏忠贤好面子。
手里没人,下面就没有狗腿子,没有狗腿子为虎作伥,哪怕魏忠贤在有圣心加身也发挥不出威力。
可是魏忠贤又不好当着客氏和外孙面前丢自己的面子。
“此人不错,可是身份太低。”
杨报国摇了摇头,又说道:“不过此人的态度值的拉拢,他至今留部待用,急着跑官,只是他没有关系,所以至今没有着落。”
“所谓千金买马骨,如果祖父能为此人谋个实职,许多有心人会看在眼里,说不定更多人愿意投靠祖父,祖父也不愁下面无人可用了。”
外孙指出了自己的窘迫,好面子的魏忠贤却没有生气,反而沉思了起来。
客氏也刮目相看。
这小子有料。
魏忠贤在底层摸打滚爬了一辈子,就算是条臭鱼烂虾也学到了不少本事,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外孙的提议,让他茅塞顿开,格局打开了。
內监里的小黄门各个想要拜自己为干爹祖宗,可是依靠这些小黄门成不了气候,不过是在内廷里作威作福,上头还有王安压着。
为魏忠贤指明了道路,杨报国这才提出自己的想法。
“外祖应该和郑太妃结盟。”
杨报国大着胆子说道。
果然。
杨报国话音刚落,客氏不开心了。
说起来,郑太妃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郑贵妃。
万历皇帝,也就是天启小皇帝祖父最宠爱的贵妃,万历皇帝一直想要立郑贵妃为皇后,而且想要改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
因为大臣们的阻挡,一直没有成功,郑贵妃的儿子成为了福王,去了藩地就藩。
后来万历皇帝病危时,对天启小皇帝朱由校的父亲留下遗言,让太子立郑贵妃为太后,想要给自己爱妃一个交代。
等万历皇帝死后,他的儿子登基,大臣们自然为皇帝出头,阻挡先皇的遗旨,不久后,才登基一个月的泰昌皇帝驾崩,于是小皇帝天启登基。
万历父子都是奇葩。
万历宠爱妃子,万历的儿子泰昌同样宠爱妃子。
泰昌宠爱的妃子是李选侍,因为泰昌皇帝根基浅,死的早,李选侍连个贵妃都不是。
郑太妃成为了郑贵太妃。
李选侍啥也没捞着。
两个都被大臣摆了一道,内心不甘的女人,逼迫天启小皇帝封她们名号。
外头的大臣得知,有些人认为不过是要“退休待遇”而已,可以答应对方的条件,但是向来以拥护之功出头的东林党自然不会错过机会,闯入宫带走了小皇帝,激化了矛盾,形成实质上的宫变。
还有更严重的一件事。
天启小皇帝的生母是李选侍打死的。
李选侍打死了有皇子的妃子,自己一点事也没有,可见天启皇帝父亲活着的时候,对李选侍有多宠爱。
但是呢。
天启小皇帝肯定不喜欢李选侍。
那么作为小皇帝从小陪在身边的乳母,客氏必然也是痛恨李选侍的。
李选侍的盟友郑贵太妃,自然也遭受客氏的敌意。
杨报国既然敢提出让外祖与郑皇贵妃结盟,肯定不会让客氏不满,只解释了一句:“客奶奶,皇上要成亲了。”
听到这句话,客氏脸色当场大变。
国无二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