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外祖魏忠贤,人们称我小千岁 > 第四十三章 计成

第四十三章 计成

打压刘侨是顺手之举,真正的用意在今日。

杨报国沉声解释。

魏忠贤祖孙俩一点也不像。

朱由校内心升起了念头,奇怪的看了眼魏忠贤,又瞅了瞅杨报国。

虽然喜欢魏忠贤,也信任魏忠贤,朱由校心里头还是觉得有些事情,需要听外面大臣的。

杨报国这孩子,更像外面的大臣。

只不过呢。

此子是魏忠贤的外孙,所以不被读书人接受,朱由校这个月经历了不少事,为自己的内心的念头感到兴奋。

有种蠢蠢欲动的掌控欲。

这样的家伙,可以当做独臣吧。

祖父没教过,父亲没来得及教,朱由校隐隐想到,也不知道自己想的对不对。

杨报国说话之间,也发现了朱由校走神,但是不知道这家伙内心在想什么。

不过杨报国有点了解朱由校。

从小没人管,性子比较懒散,一句话概括就是自控力极差,喜欢享受和玩闹。

但是朱由校并不傻,随着他的年龄,许多的道理,哪怕没人教,他自己也会懂一些。

对于这样的皇帝,首先是顺着他,然后不能把对方当傻子一样的哄骗,因为此人迟早会感觉到不妥。

同样,摸清楚了朱由校的性格,也才好对症下药。

熟悉朱由校的客氏,加上人老成精的魏忠贤,虽然外头都开始称呼魏忠贤九千岁,可朱由校也没怎么怀疑过魏忠贤。

因为比起外廷的大臣,朱由校觉得魏忠贤更忠心。

简而言之。

九真一假。

“各地大臣上疏的灾情是真的,地方上的确灾民变多,因为活不下去,所以耕牛减少。”

“你是说灾民宰杀耕牛?”

朱由校严肃起来。

刚才魏忠贤说了耕牛的重要性,以及祖制上对耕牛的保护,所以朱由校生气了。

“灾民为了活下去,不管大明律法,臣认为,此事应该出手解决。”

“你有方法?”

朱由校奇怪的问道。

说起灾民,大臣们都无能为力,只能使用拖字诀。

朱由校也没有办法。

听到杨报国的话,竟然能解决这个问题,朱由校期盼起来。

“大明律早有规定,灾情的时候,地方官府要出面赈灾,赈灾的同时保护耕牛,不允许灾民宰杀耕牛。”

朱由校脸上失望。

地方官府要是能赈灾,内阁早就出手了。

没钱没粮,没办法赈灾。

杨报国继续说道:“只是目前情况特殊,既然原来的法子无法使用,臣建议可以变通。”

“如何变通?”

“内廷牲口房以前最多的时候,养了两三万头牲口,自从正德朝之后,牲口房的规模开始变小。”

“不过牲口房的土地还在,许多地方长满了杂草,还有皇城御马监也有许多空地,都是上好的牧地。”

“这些地方空置起来太过浪费,正好可以用来养牛,朝廷应当下旨,把遭灾的京畿四府的灾民手里的耕牛集中起来,由内廷负责放养,等灾情过后,再把耕牛还给灾民。”

“如此,不费国家钱粮,却能养活至少数万头耕牛。”杨报国说完了。

朱由校呆住了。

怎么就没人想出这么好的主意呢。

魏忠贤老脸笑开了花。

他早就想名正言顺插手御马监了。

外孙的主意,正好符合他的想法,祖孙俩一拍即合。

御马监规模最大的时候,专门用来养马,既然养马,需要马夫,御马监的马夫,自然要最好的。

燕王朱棣造反进京,不敢信任原来的京营,于是看中了御马监的马夫们。

把这些精壮的汉子当成他的禁军来使用。

因为马夫的编制在御马监,而御马监只服务皇帝,所以马夫的名义统帅是皇帝,实际管理这支军队的是御马监的提督太监。

后来土木堡之变,京城被围,人们才想起了这支武装力量,也成为当时京城实力最强悍的武装。

这群马夫也不辱使命,在西直门击败了瓦剌军,最激烈的战斗就是他们打的。

不过这些已经是昨日黄花。

两三百年的风云,一切都变了,御马监也没有了以前的规模,不但许多马场被侵占,皇城周边的马场也大多荒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