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下午,朱厚照在文华殿正等得不耐烦时,刘瑾从外面带了两个人进来,一个是个胡人,后面跟了个四夷馆的通事。
胡人会说蒙古话,是撒马尔罕的使者。
朱厚照把自己的要求说了一遍,撒马尔罕的使者回复说,不用跑去波斯,本国就有观星台,比大明的还要大,观星台里很多人会波斯文字。
朱厚照一听,来了兴趣。让人给使者上了茶,好好聊聊。
使者叫阿黑麻,家就在撒马尔罕城。前些年那边在打仗,现在仗打完了,只不过国家也换了主人。
新国主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后人,叫昔班尼,据使者说武功盖世。
观星台就在撒马尔汗城外,是帖木耳大汗的孙子兀鲁伯所建。阿黑麻描述,观星台里面有一个十几丈高的测星仪,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
朱厚照听得一头雾水,就递了根铅笔给阿黑麻,让他画出来。阿黑麻拿着铅笔在纸上画了个图形,是一个圆的四分之一。
阿黑麻解释说,这个仪器是夹在两堵高墙之中,朝向正南,学者们用它来测量一年的长短。
朱厚照大约听明白了,类似于大明的圭表,大明是测影长,他们是测太阳的入射角度。
如果阿黑麻说的是真的,那这玩意儿确实不小。其实郭守敬的思路也一样,想要精度高,就得把仪器做大。仪器越大,误差越小。
阿黑麻说,这个观星台打仗的时候损坏了,但不少研究学问的人还居住在撒马尔罕,这些人都是当时的太师喀西的徒子徒孙。
喀西是个波斯人,所以他的学生大多也会波斯文字。如果太子殿下需要的话他回去后可以代为招揽。
帮人没有白帮的,朱厚照就问阿黑麻想要啥赏赐。
阿黑麻和通事嘀咕了一会,通事告诉太子,阿黑麻觉得这个铅笔不错,问太子能不能赏赐他一万支。
朱厚照瞪了眼通事,觉得这家伙是不是把数量单位给翻译错了。
通事尴尬地解释,阿黑麻说这铅笔又轻又小,看着也不像很便宜的样子,打算多带点回去做个小买卖。
朱厚照想了想,问到,“使者觉得一支铅笔回去后能卖多少钱?”
阿黑麻想了想,说他认为至少可以卖一个腾克。
太子表示没听懂,通事解释了一下,他们那边的银子唤做腾克,一个腾克大约重一钱多的样子。
朱厚照认为这个价格定低了,大老远带回去,一万支也就卖个千多两银子。怎么滴一支也得卖七八个腾克吧?
阿黑麻表示这个价格自己没有把握,要回去试试。
朱厚照问了下通事,使者回国的时间。通事说差不多两个月后启程。
”那这样吧,我先送你一百支,你回去看看卖价合不合算,如果合算的话下次咱们再谈个优惠价。”
阿黑麻表示同意。太子又殷勤地问到他们那里缺不缺纸张,阿黑麻说朝廷赏赐了很多,之所以想要铅笔也是因为纸张布帛之类的太多太重了,想再淘换点好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