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中兴大明:朕的特长不一般 > 第37章 幼军

第37章 幼军

送走了阿黑麻,于经和方文先又找了过来。

灯市的铺子生意已经开张,铅笔是大头,内官监为六部及各内官衙门下了五万支的订单,每支定价八分银,约好一个月交货。

作坊里人手不够,俩人跑来申请增加人手和设备。

人手的事朱厚照让方文先自己想办法,砣机和笔芯压制工具朱厚照则写了条子,让于经去御前作找蒋贵,和经厂一样,底价加两成结算。

经厂的纸牌已经在铺子里发卖,卖得不是很好。于经说定价可能有点高,问能不能把价格降一点。

朱厚照想了想,便说让方文先先去找找京里其他的书肆,看看有没有人家愿意分销,根据销路再看看是不是要降价。

经厂印的《四书章句集注》这两天刚上架,还看不出销量,朱厚照也让方文先去找找其他书肆谈谈分销合作。

次日,御前作掌事太监蒋贵来找朱厚照,说是摆钟调试已毕,问安放到哪里合适。

宫里安放报时仪器的地方有三处,一处是文华殿边上的刻漏房,管日间报时;一处是玄武门城楼上的更鼓房,管夜间报时;还有一处在奉天门,是专为大朝会服务的。

朱厚照想了想,觉得还是先放在刻漏房。那里有钦天监专人看管,每日报时最精确,离清宁宫和马神庙也最近。

等蒋贵带着五、六个人把摆钟刚抬进东华门不远,文华殿呼啦啦走出一大批人,为首的正是弘治皇帝。

今日恰逢经筵,弘治在文华殿听翰林院诸学士讲史。抬着摆钟的众人赶忙避到一边。

弘治一行已瞧见了蒋贵一行抬着个奇怪的柜子,便招手叫了蒋贵过来询问,蒋贵说是太子为钦天监新制的计时仪器,唤做摆钟,不受天时影响,任何时候都可以报时。

弘治听了好奇,便和众人过去围观。一人高的细长柜子,里面是个刷了白漆的圆盘,圆盘上有刻度,也是十二等分。

但和沙漏不一样,圆盘上并没有写十二地支,而是写着从一到十二的数字。

圆盘下面却是空空如也。蒋贵说是搬运时怕损坏了,底下的摆锤和重锤没有装上去。

弘治便叫蒋贵先去安装,等午后经筵讲经之前自己和众臣再过来看看。

午后,等到弘治和一干臣子到了刻漏房时,朱厚照、吴昊等已在那里候着了。

摆钟已安装好了,午正时分已和日晷、滴漏对过时。为了让众人看得清楚内部结构,摆钟后面的木盖板也已卸下。

在太子的解说下,弘治和一干大臣看得津津有味,没想到一个摆来摆去的铜锤也可以拿来计时,这确实比铜壶滴漏精巧多了。

看完之后,一干大臣围着弘治七嘴八舌讨论了起来。

“京师钟楼自永乐年间焚毁后一直未修复,城台基址尚在,不若把此摆钟做得大一些放上去...”

“太子多有巧思,上午经筵所言之《神机制胜书》不若让太子一起参详,若有所得也可有利边关...”

弘治一一听了,又和内阁三人组讨论了一会,便把太子叫了过来。

“此物甚是精巧,吾儿看看是否可以造一个大的,放在钟楼之上?再把汉经厂的那口永乐大钟移过去,为全城百姓报时?”弘治问道。

太子表示没问题。

“还有一事,陕西巡抚杨一清上书,言及军中火器不敷使用,自总兵以下没人敢用,担心会炸裂伤人,请兵部和工部改造。

另外,杨一清还提出为大将军炮制作载炮车,以用来出城作战。朕与内阁均觉得太子善制机巧之物,想将此事交予太子,太子可愿总领其事?”

朱厚照心里盘算了一下,自己手里的正经差事有钦天监译书修历、弘治字典编撰和铅活字印刷、管理制镜处、白浮瓮山渠故道修整,自己还要上课、还要打理自己的铺子。

事情是不是有点多了,虽然据说九九六是福报,但自己这个太子应该不需要吧。

看着太子有点迟疑,弘治便道:“兵器乃是军国大事,太子既有此才,莫要荒废在望远镜、摆钟这类小玩意上。”

朱厚照不乐意了,父皇怕是说反了吧,这些小玩意儿才是改变世界的力量,你对真正的力量一无所知!

见弘治和一干大佬都盯着自己,以前都是自己主动找事做,这次却是大佬们第一次承认了自己的能力,给自己布置任务。

不接看来是不行,但得趁机给自己谋点福利。

“军器涉及百工,作坊俱在宫外,儿臣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