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唯有刘邦留在咸阳,陪王伴驾。
项羽扣住刘邦,也在陈平的意料之中,陈平趁各路诸侯返国的机会,授意张良,使用声东击西的计策。
于是,刘邦依张良之意上表,向项羽请假回故乡沛县省亲。
项羽犹疑不决,张良故意说:“不能叫刘邦回乡取家眷,不然他也许就在沛县称王了。
您不如派遣他带着残兵败将回汉中去,再派人去沛县取他的家眷做人质,好教他规规矩矩做人。”
陈平乘机上奏:“陛下既封刘邦为汉王,也已经布告天下,臣民共知,却不让他上任,恐怕不足以取信天下吧。
人家也许会说,陛下一登位便说假话,那以后执行法令,也会阳奉阴违了。
不如听张良的话,把刘邦的眷属当人质,留在咸阳,遣他回汉中去,这样既可以保全信用,又可以约束刘邦,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项羽想了很久,同意了。
刘邦心里欢喜无比,回营后立即拔寨起程。
陈平出的声东击西的计策救出了刘邦,不仅保住了刘邦的性命,更为刘邦日后东山再起赢得了良机。
投奔刘邦公元前205年春,因司马卯背楚降汉,项羽迁怒于陈平。
陈平不仅遭到了项羽的责备,而且他出的计谋项羽也不再采纳。
陈平觉得自己成了受气包,说不定哪一天项羽还会杀他,尤其是他已看清了项羽是个鲁莽武夫,最终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于是他挂印封金、偷偷地走了。
汉王手下的魏无知是自己的老朋友,不如去投奔刘邦。
天快黑时,他逃到了黄河边,他请船夫送他过河。
陈平上了船,从船舱里又出来了一个船夫。
他想这两个人可能是水盗,以为他身上带着珠宝,想图财害命。
陈平为人机灵,浑身是计。
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他马上脱了衣服,扔在船上,光着上身来帮船夫划船。
船夫看他腰间什么也没有,衣服掉在船上也没有什么声音,知道他身上什么贵重东西都没有,也就打消了加害他的念头。
一场凶险,竟被他轻而易举地化解了。
陈平经汉将魏无知推荐,面见刘邦。两人纵论天下大事,十分投机。
刘邦破例任陈平为都尉,留在身边做参乘(陪他出行,为他驾驭马车的官员),并命他监护三军将校。
这一下引起了将领的不满,纷纷说他品行不端,贪图贿赂,认为这种人不能信任重用。
刘邦经不住众人再三诋毁陈平,便也心生疑团,召陈平来质问道:“听说你原来是帮助魏王的,后来离开魏王去帮助楚霸王,现在又来帮助我,这怎么不让别人怀疑你的信义呢?”
陈平不紧不慢地回答道:“同样一件有用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里作用就不同了。
我侍奉魏王,魏王不能用我,我离开他去帮助楚霸王,霸王也不信任我,所以我才来归附大王。
我虽然还是我,但用我的人可不一样了。
我久慕大王善于用人,所以才不远千里来投奔大王。
我什么也没带,来到这儿,所以什么都没有,才接受了人家的礼物。
没有钱,我就生活不了,也就办不了事。
如果大王听信谗言,不起用我,那么,我收下的那些礼物还没有动用,我可以全部交出来,请大王给我一条生路,让我辞职回家,老死故乡。”
寥寥数语,道明了各方的政治优劣,话中有话。
刘邦的疑虑顿消,对陈平倍增好感,并重重地赏赐一番,提升他为护军中尉,专门监督诸将。
从此,陈平一心一意为刘邦“六出奇计”夺取天下,成为西汉安邦定国的著名谋臣。
施离间计公元前203年,楚汉战争到了最激烈的时刻。
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城内达一年之久,并被断绝了外援和粮草通道。
刘邦向项羽求和,项羽不许,刘邦十分忧虑。
这时,陈平献计,让刘邦从仓库中拨出四万斤黄金,买通楚军的一些将领,让这些人散布谣言说:“在项王的部下里,范亚父和钟离昧的功劳最大,但却不能裂土称王。
他们已经和汉王约定好了。
共同消灭项羽,分占项羽的国土。”
这些话传到霸王的耳朵里,使他起了疑心。
果然,对钟离昧产生了怀疑,以后有重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