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汉朝四百余年 > 第贰部:文治武功 第6章 刘彻:一切在等待

第贰部:文治武功 第6章 刘彻:一切在等待

吴王刘濞领头造反,这就是七王之乱。

为了找心腹之人去领兵打仗,皇上和太后在皇族、外戚里挑来挑去,实在找不到什么优秀的人可以任用的。

最后只好找到窦婴,做了好久的思想工作,窦婴才答应出山,出任大将军,皇上为此赏了窦婴黄金一千斤。

窦大将军领了千斤黄金的赏赐,就把它们撂在走廊里,对手下的小军官们说,你们谁缺钱,就自己到那里去拿吧,反正我是不要的。

七王之乱被镇压以后,窦婴以军功被封为魏其侯,另一个镇压有功的周亚夫(周勃之子)被封为条侯。

他们两个成了当时最有权势的人,没有哪个侯爷敢和他们平起平坐。

窦婴门下也养了一批门客,大有当年孟尝君等战国四公子的风范。

景帝四年的时候,景帝立刘荣为太子,任命窦婴为太子傅,也就是太子的老师。

过了三年,景帝又把太子给废了,这下做太子老师的窦婴可不干了,多次劝皇帝,皇帝都不听他的,他又怒了,还是老一套:称病辞职。

这样“病”了好几个月,最后被门客好说歹说,才把他劝回来继续参与朝政。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对窦婴有一个基本的印像了吧?

耿直、暴躁、重义轻财、沉不住气,当时,景帝也看出了他的这些毛病。

所以,即使当时朝中人才缺乏,景帝宁可用没有任何长处的卫绾做丞相,也不用相对来说要优秀得多的窦婴做丞相。

你换位思考一下,一般来说,对于公司领导来说,聪明但不听话的员工,逢人就喜欢嬉皮笑脸,给身边人一种不踏实的感觉,面相上看过于精明感。

仗着自己的某方面能力“出色”,喜欢在同事或领导面前摆谱,最终招致厌恶。

吃不得一点亏,方方面面都要显示出自己的优秀,工作中只允许自己占别人的便宜。

而不聪明但听话的员工,在公司里任劳任怨,愿意做事,属于执行型,乐意配合大家开展工作。

领导一句话,指到哪里就去到哪里,没半句反驳,因此缺少了个人主见与能动性。

思维和行事风格偏守旧,但忠诚度相对较好,甘于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勤勤恳恳。

这样的下属,领导还是喜欢的!

田蚡是景帝老婆的同母异父的弟弟。当田蚡因为他姐姐王娡的关系进入朝中作郎官时,窦婴已经成了大将军。

郎官,是中央里面最小的官,相当于是预备役官员。

也就是说,当有实职的官职出现缺口时,再从这些预备官员里面挑人去补充。

平时,这些郎官就是做些看门啊、驾车啊、送文书之类的杂活,总之是很低贱的。

那时侯的田蚡看到窦婴,大气都不敢出一声,他到窦婴的府上服伺窦婴喝酒吃饭,就像儿子孝敬老子一般,虽然他们两人论起辈份来是同辈。

汉景帝在位十六年,等到汉景帝快呜呼的时侯,田蚡也慢慢地熬出了头,开始当上大官了,做了太中大夫。

毕竟他是现在皇帝的“小舅子”嘛,即便这个“小舅子”的血统并不纯。

田蚡虽然长得很丑,但是口才很好,能言善辩,也学过一些知识,不是那种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在景帝呜呼前的最后一刻,田蚡和他的弟弟田胜一起,都被封侯,田蚡为武安侯,田胜为周阳侯。

景帝死了,武帝(就是那个后来被称颂得不得了的汉武大帝刘彻)继位。

这时候的武帝是个十六岁的小娃娃,他的上面,有他妈王太后,在这上面还有他奶奶窦太后,两个老女人管着他,他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主。

田蚡被封侯没多久,对权力非常感兴趣,刚好丞相和太尉的位置出现了空缺,田蚡对丞相一职垂涎三尺。

为了博个好名声,田蚡也是拼了,他礼贤下士,对他门客当中有一定名声的人,都拼命地推荐去做官,以此来扩充他的政治势力和影响力。

这时候,有一个叫做籍福的人来劝田蚡,说,窦婴掌权已经很多年了,根基深厚,天下士人都归附他。

现在你才刚刚发迹,比不上窦婴。就算皇帝让你做丞相,你也要让位给窦婴。

窦婴做了丞相,你肯定会做太尉。

这两个官是同一个级别的,你得了实惠,同时还可以得到让贤的名声,何乐不为呢?

田蚡依计而行,果然,后来窦婴做了丞相,田蚡做了太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