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汉朝四百余年 > 第贰部:文治武功 第8章 天子守国门

第贰部:文治武功 第8章 天子守国门

,凭借西汉前期七十多年的积蓄,国家财政本来非常富裕,但由于武帝的“有为”,尤其耗费巨大的对外战争,兼之大兴功业和救灾,以及朝廷上下的奢靡,仅仅二十年后,国家财政就开始频频出现亏空。

在桑弘羊总管国家财政期间,为了彻底解决财政困难问题,桑弘羊制定或修订、实施了诸如机构改革、盐铁官营、均输平准、酒榷等一系列新的财经政策。

这些措施大幅度增加了政府的经济收入,为武帝继续推行文治武功事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有效保障了抗击匈奴战争的进行,从经济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统一,遏止了富商大贾和豪强兼并势力的发展。

最初提出这个办法的是御史大夫张汤,元狩四年曾颁布了推行法令。

但由于当时的大农令颜异不赞成此事,所以未能认真贯彻执行。

公元前114年,桑弘羊出任大农丞一年后,在汉武帝的大力支持下,算缗告缗迅速在全国展开,尤其杨可所主持的告缗更是雷厉风行。

中等以上的工商业者纷纷破产,而政府的国库则充实起来。

汉武帝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取得胜利后,为了巩固边防,从根本上解决边防军的粮食供应问题,沿袭西汉前期的民屯政策,继续大规模地执行汉文帝时晁错提出的移民实边策略。

为了进一步巩固内地军事要塞,武帝时又开发出军屯。

在桑弘羊的谋划和组织下,这次大规模的军屯活动得到了圆满成功。

多达六十万人的屯田部队,像开垦南泥湾的部队一样,一边从事于农业生产,一边肩负着边塞保卫任务,为保证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很大贡献,同时,开发西北边疆、减少军费开支和巩固边防的重要作用。

因为这么搞,山东获得粟米600万石,一年间太仓、甘泉仓爆满,边境仓库也丰饶很多,同时还收获布帛500万匹(古代布帛和钱币都算硬通货),做到了民不加赋而朝廷开支充沛。

山东漕粟益岁六百万石,一岁之中,太仓、甘泉仓满,边余谷,诸物均输,帛五百万匹,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资治通鉴?第20卷汉纪十二》)。

虽然桑弘羊的措施,对恢复和发展经济曾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也导致了货币轻重不一,币值混乱的问题。

公元前113年,为了彻底整顿货币,汉武帝接受桑弘羊等人的建议,禁止郡国和民间铸钱。

公元前117年,孔仅和东郭咸阳就提出了一个实施盐铁官营的具体方案。

盐的官营,采用募民煮盐而官府专卖的做法;铁的官营,则由官府彻底垄断。

为了尽快搞钱,汉武帝还是很快批准了这一方案的!

在最初几年里,盐铁官营特别是铁的铸作曾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他们多选用商贾担任盐铁官,所以不但执行的不彻底,还造成了严重的吏治混乱现象,

桑弘羊掌管财政大权后,增设大农部丞数十人对郡国盐铁官分别予以整顿,并增加了盐铁官的设置地区。

由于资金雄厚和人力充足,在盐铁官营全面实施后,它们生产规模都迅速扩大起来。

官营盐铁业的规模化生产,无论其资金、设备和人员方面,还是降低成本、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工艺技术改进方面,对于规模一般很小的私营盐铁业来说,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总结后,桑弘羊对大生产的优越性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

在二十多年后的盐铁会议上,桑弘羊为了捍卫盐铁官营政策,就指出官营盐铁业的大规模生产要优于私营盐铁业的小规模经营。

然而,由于官僚体制所不可避免的种种弊端,盐铁官营也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

为了完成规定的任务,官营铁器只注重产量,所生产的铁器多为应用很少的大农具,根本不适合农民使用。

不仅如此,官营铁器还存在成本高、质量低、不准挑选、购买不便、强买强卖和强迫农民服役等问题。

更重要的是,官营盐铁的价格昂贵,许多贫民都根本买不起。

均输法规定,凡郡国应向朝廷贡纳的物品,均按照当地市价,折合成当地土特产品,上交给均输官,由均输官运往其他地区高价出售。

这种做法既可以避免商贾的中间盘剥,大大降低收购的成本,又可以免除郡国向朝廷输送贡物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同时还可以流通物资,并随时调剂国家所需要的物品。

而朝廷不费分文即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