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汉朝四百余年 > 第贰部:文治武功 第14章 张骞出使西域

第贰部:文治武功 第14章 张骞出使西域

元狩元年,张骞派出四支探索队伍,分别从四川的成都和宜宾出发,向青海南部、西藏东部和云南境内前进。

最后的目的地都是身毒。

四路使者各行约一、二千里,分别受阻于氐、榨(四川西南)和禹、昆明(云南大理一带)少数民族地区,未能继续前进,先后返回。

张骞所领导的由西南探辟新路线的活动,虽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但对西南的开发是有很大贡献的。

张骞派出的使者,已深入到当年庄乔所建的滇国。

滇国又名滇越,因遇有战事将士们坐在大象上作战,故又叫“乘象国”。

使臣们了解到,在此以前,蜀的商人已经常带着货物去滇越贸易。同时还知道住在昆明一带的少数民族“无君长”,“善寇盗”。

正是由于其阻挠,使得汉朝的使臣不得不停止前进。

在此以前,西南各地的少数民族,对汉朝的情况几乎都不了解。

难怪汉使者会见滇王时,滇王竟然好奇地问:“汉朝同我们滇国比较,是哪一国大呢”

使者到夜郎时,夜郎侯同样也提出了这个问题。

这就成为后世“夜郎自大”典故的由来。

通过汉使者的解释和介绍,他们才了解到汉朝的强大。

汉王朝从此也更注意加强同滇国、夜郎及其它部落的联系。

至元鼎元年,汉王朝正式设置胖柯、越侥、沈黎、汶山、武都等五郡,以后又置益州、交趾等郡,基本上完成了对西南地区的开拓。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再从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罗马),开拓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元朔六年二月和四月,大将军卫青,两次出兵进攻匈奴。汉武帝命张骞以校尉,从大军出击漠北。

元狩二年,张骞奉命与“飞将军”李广,率军出右北平(今河北东北部地区),进击匈奴。

元狩四年,汉武帝命张骞为中郎将,第二次出使西域,联合乌孙抗击匈奴。

张骞派遣副使分别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身毒、于阗、扜弥等国展开外交活动,足迹遍及中亚、西南亚各地,最远的使者到达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帝国和北非,长久以来西北边防的隐患逐渐消弭。

张骞二次出使西域回汉,带来了乌孙国的使者,“因令窥汉,知其广大”后,乌孙国与西汉开始在平等的基础上友好交往。

此后的一年时间内,张骞在乌孙国所遣持节副使也与西域诸国使者相继归汉,汉与西域诸国正式开始平等友好的交往,汉与西域诸国外交活动的第一个高潮开始到来。

张骞出使西域,接触到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是汉朝开始对西域各国有所了解,使汉朝与西域建立了友好关系,为后来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使西域正式归西汉政府管辖打下了基础。

汉朝使者不断往来于西域诸国,一年多则十几次,少则五六次,都用“博望侯”的名义,以取信于各国。

汉宣帝神爵二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物,保护往来的商旅。

从此,西域正式归于中央政权的统治下。

张骞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东方的哥伦布”。

张骞从长安出发的时候,整个世界东方与西方还相互隔绝,就在张骞到达中亚各国1100多年后,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双脚,才踏上中国的土地;而西班牙探险家哥伦布开往东方的船队,在张骞出使西域1300多年之后,才从西班牙的巴罗斯港,扬帆启程。

汉武帝开通通往西域各国的道路,最初的想法只是为了征讨匈奴,开拓大汉疆域。

但战争结束了,被张骞带到西方的中国丝绸,却源源不断地走向世界,西方的珍宝黄金,也沿着这条闪烁着丝绸光芒的道路,涌进西汉首都长安。

丝绸之路,一条由开拓者张骞走在最前面的万里通途,把古老中国和遥远的西方世界,连在了一起。

张骞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走出国门的使者,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及欧洲等国交往的大门,同时,也通过他的外交实践,第一次张扬起国与国之间平等、诚信交往的外交理念,构建了汉与西方国家友好交往的桥梁,促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