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姐子夫更可能在14-16岁之间;而卫青是卫媪在丈夫死后和郑季私通所生,至少比卫子夫小1-2岁。
西汉武帝时,设置内朝,卫青作为皇帝亲随担任侍中等内朝加官和太中大夫,参与朝政的参议听闻,掌管议论。
前124年汉武帝设常置大将军,节制所有将领,成为皇帝之下的最高军政首脑,位在丞相之上,大将军内秉国政,外则仗钺专征,其权远出丞相之右。
卫青敬重人才,早年卫青多次向汉武帝推荐过主父偃,卫青在河东买马时发掘并推荐了日后的酷吏咸宣(《汉书》)。
随着卫青地位的日益尊重,汉武帝希望群臣见大将军行跪拜之礼,汲黯却依然行揖礼,卫青不但不生气,反而更加尊重汲黯,经常向他请教国家和朝中的疑难之事,看待他胜过平素所结交的很多人。
扫荡漠南时,苏建部3000骑兵意外遭遇了大单于上万主力,前将军赵信又临阵倒戈,苦战一天苏建只身逃回。
对于是否杀苏建以立大将军威的问题。军部两方有了分歧。
有人说兵法讲'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苏建以少敌多,苦战到全军覆没也没有二心,不该被杀;周霸则说大将军就任以来,还未杀过裨将,杀苏建'立威'正是时候。
卫青立刻否决了周霸的话,表示以天子殊宠为大将军,不患无威,虽有权力,但不敢擅专,还是把这事交给天子定夺。
于是用囚车押回苏建,汉武帝放了苏建赎为庶人。
可见卫青身为大将军,的确是不患无威。
再者,苏建是卫青老部下,以校尉从卫青封侯。
又参与建朔方。
漠南遭遇意外,仍奋战一天不降,可见忠勇,后来,苏建的儿子苏武在塞外被扣留19年,仍然不变节归汉。
若卫青真为所谓'立威'杀这样的将军,才令人齿寒了。
汉代有以钱孰命的法律,卫青当场不杀,就相当于饶了苏建,之前李广、公孙敖、之后赵破奴等遭遇全军覆没逃回后,也都是用钱赎了命。
漠南之战后,大将军被赐千金,有个叫宁乘的人,对他说:“大将军之所以能显贵全是因为卫皇后,汉武帝现在很宠爱王夫人,她如今刚刚受宠所以家里尚未富贵,大将军可以把皇帝所赐的千金都送给她示好”。
此话明显谬误,卫霍皆以自身能力和切实的军功封侯。早年卫青被馆陶公主绑架获救后就已'赏赐数日累千金';而王夫人那时已封了夫人,家里还'未富贵'。
卫青并未按宁乘所说把千金都送去,折半把五百金送给了王夫人。
此事可以排除讨好宠妃的可能性,第一,卫青折半送金,当时已为万户侯和秩禄最高的大将军并不缺钱,反而常把太后所赐的金子全都分给部下;第二,卫青作为皇后和太子倚靠的外家并不是拉拢宠妃的好选择。
汉武帝知道后,询问了卫青,把宁乘升为东海都尉调出了长安。
卫青虽然战功显赫,地位尊宠,但从不养士人门客,苏建曾经劝告卫青养士以得到好名声,卫青认为养士会让天子忌讳,以前窦婴和田蚡厚待宾客就常让刘彻切齿,作为臣子只需要奉法遵职就可以了,何必去养士呢?
而骠骑将军霍去病也跟舅舅卫青抱有同一种看法。
卫青和霍去病关系亲厚,漠北大战时,李广因丧失了立功封侯的最后机会,以及迷路的过失将会受到的军事审问自尽。
一年后,继承其父郎中令的李敢怨恨卫青,击伤了大将军。
卫青没有追究这件事,霍去病知道后,没多久就射杀了李敢为亲复仇。
霍去病在去世前和公孙贺等人请立三子封王,以维护太子刘据的地位,也可以看出他和卫青的政治立场的一致。
卫青、霍去病都因军功封侯,为国做出重大贡献。所以即使卫皇后失宠,二人在朝廷的地位也丝毫未受影响。
淮南王刘安打算谋反时,问谋士伍被:崤山之东若有兵战,朝廷必派大将军卫青统兵镇压,您认为大将军是怎样的人?(《史记》)
伍被说:“我的好友黄义,曾跟随大将军攻打匈奴,归来告诉我说:'大将军对待士大夫有礼貌,对将士有恩德,众人都乐意为他效劳。大将军骑马上下山冈疾驶如飞,才能出众过人'。我认为他能力很高,又屡次率兵征战通晓军事,不易对抗。”
谒者曹梁出使长安归来,也说大将军号令严明,对敌作战勇敢,常身先士卒。
安营扎寨,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