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中、卫尉金安上书说:“刘贺是上天抛弃的人,陛下至仁,又封为列侯。刘贺是个愚顽废弃之人,不应该奉行宗庙及入朝行朝见天子之礼。“
奏折得到汉宣帝批准。刘贺便前往封国豫章。
几年之后,扬州刺史柯奏刘贺与故太守卒史孙万世来往,孙万世问刘贺:“从前被废时,为什么不坚守不出宫,斩大将军,却听凭别人夺去天子玺印与绶带呢?“
刘贺说:“是的。错过了机会。“
孙万世又认为刘贺将在豫章封王,不会久为列侯。
刘贺说:“将会这样,但不是应该谈论的。“
有关部门审讯核实,请求逮捕。
汉武帝时期施行的盐铁官营、酒榷均输等经济政策,是在反击匈奴、财政空虚的情况下实行的。
虽然充裕了国家财政,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奠定了经济基础;但是这些政策逐步使一部分财富集中于大官僚、大地主及大商人手中,而剥夺了中小阶层的利益。
出现了官吏“行奸卖平”、“农民重苦,女红再税”、“豪吏富商积货储物以待其急,轻贾奸吏收贱以取贵”的局面。
为了保证“与民休息”政策的实行,始元六年二月,昭帝下诏命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郡国所举贤良文学,询问民间疾苦所在。
贤良文学与桑弘羊意见不一,双方就民间疾苦的原因、对匈奴的政策、施政方针和治国理念等多方面展开了激烈交锋(史称“盐铁之议”)。
会议并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但争论双方的观点对昭宣时期汉王朝的统治政策还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从主流上看,大权在握的霍光基本上坚持了汉武帝轮台罪己诏中所制定的政策,推行“与民休息”的措施,将公田与贫民耕种,贷给农民种子、口粮,免除部分赋税、徭役,降低盐价,与匈奴保持友好关系。
这些措施符合贤良文学提出的“行仁政,以德治国”的意见。
贤良文学也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成为政治舞台上一股活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