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使犯罪率大大降低。
同时他还制定详细的安民条款,规劝黎民遵章守法,勤事农桑,节约资财,并安排长辈们率领着伍长,在民间颁布施行,以教化民众。
黄霸注重官吏的持续性,尽量避免无谓的人员更替,以求培养长期稳定工作的官员。
许县县丞年老耳聋,督邮报告黄霸想要辞退他,黄霸不同意,说:“许县县丞廉洁清明,虽然年纪大了,尚能胜任接待迎送的工作,要多帮助他,不要让有贤德的人失望。“
有人请教他这么做的缘故,黄霸道:“频繁更换长吏,送旧迎新要花费不少费用,而且奸猾小吏会乘机销毁账册文书而盗窃财物,公私耗费很多,所有的这些费用都得从百姓那里取得,换上的新官又未必贤德,甚至还不如他的前任,只会增加混乱。要他们管理政务,距离安定的局面还相差很远。“
西汉时期,颖川郡有一家富户,兄弟俩在一起生活,他们的媳妇都怀孕了。
兄长的媳妇生了个死胎,但是一直隐瞒着不告诉别人。
弟弟的媳妇生了个男孩,兄长媳妇便生了恶念,将孩子强夺过来并声称是自己所生。
双方各执一词,一直论争了三年都未能断决。
颖川太守黄霸听闻此事后,派人把孩子抱到法庭中间,命令她们妯娌俩上去争夺,表示谁能把孩子抢过去,便将孩子判给谁。
兄长媳妇争夺时用力很猛,一副不管不顾的样子;反观弟弟媳妇,既想把孩子争回来,又恐怕会伤着孩子而不敢使劲儿用力,表情极为悲伤。
看到这里,黄霸顿时明白了其中缘由,斥责兄长媳妇说:“你只想得到儿子,怎么会顾虑到用力争夺会使孩子受到伤害呢?孩子是谁所生,这件事已经非常明白了。“
随即把孩子归还给了弟弟媳妇,兄长媳妇只得认罪。
黄霸年轻时担任阳夏游徼,与相士一同乘车出游,看见一女子,看相的人说:“这女子将来肯定是富贵之人,如果不是这样,相书将不能使用了。“
黄霸就前去询问,得知女子是乡里巫姓人家的女儿。
于是黄霸就娶她为妻,并与她白头到老。后来,黄霸果然高居丞相之位。
于定国,初为狱吏,郡决曹,补廷尉史。以材能举侍御史,迁御史中丞。宣帝即位,以曾谏昌邑王,超迁光禄大夫、平尚书事。
后任廷尉,决狱审慎,罪有疑者皆从轻处理,时人比之张释之。
甘露三年为丞相,封西平侯。元帝时,关东连年灾害,民多流亡,遂上书自劾归侯印、辞相位,罢官就第。后卒于家。
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郡郯县人。他的父亲于公曾任县狱史、郡决曹等官职,判案公平,触犯法网而被于公依法判刑的人,没有因不服而心怀怨恨的。
郡中的百姓为他立了生祠,称作于公祠。
东海郡有个孝妇,年轻守寡,又无子女,很恭谨地奉养着婆婆,婆婆想让她改嫁,她始终不答应。
她的婆婆对邻居说:“我这孝顺媳妇事奉我很勤劳辛苦,我怜悯她年轻守寡又没有子嗣。我年纪大了,却这样长时间地拖累年轻人,这可如何是好啊!“
后来老太太为了不再拖累媳妇竟自缢身亡。
老太太的女儿却上告县官说:“媳妇杀死了我母亲。“
县吏逮捕了孝妇,孝妇辩解说不是自己杀害了婆婆。但在县吏的严刑逼供下,孝妇最后竟屈打成招。
此案上报到郡曹府,于公认为这个妇人奉养婆母十多年,以孝顺闻名乡里,一定不会是她杀害了其婆母。
太守不同意于公的分析,于公竭力争辩,最终也未能说服太守,于是他抱着判决书在郡曹府上大哭,并借口有病。
太守最终还是以谋杀婆母之罪将孝妇处以死刑。
孝妇冤死以后,郡中大旱了三年。
后来新太守上任,占卜大旱的原因,于公说:“那位孝妇不该死,前任太守一意孤行强行决断,灾祸恐怕是由此而生吧。“
于是太守杀了一头牛,亲自前往孝妇的坟前祭奠,并为她立了墓碑,以表彰她的孝行,天上果然立即降下大雨,当年该郡五谷丰收。郡中人由此更加敬重于公。
于定国从小就跟随他的父亲学习法律,父亲死后,定国也任过狱史、郡决曹等官职,后补廷尉史,并被推选与御史中丞从事办理谋反者的狱案,因才智出众办案有方升为侍御史,又升任御史中丞。
正值汉昭帝刘弗陵去世,昌邑王刘贺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