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汉朝四百余年 > 第叁部:妖孽宫廷 第11章 压死霍家最后一根稻草

第叁部:妖孽宫廷 第11章 压死霍家最后一根稻草

赵充国报告每次送上朝廷,皇帝都交给公卿议论。

赞成赵充国的计策的人开始不多,后来越来越多,丞相魏相也赞成他,这表达了当时大臣们对赵充国的信服。

宣帝于是答复赵充国,肯定了他的计策。

但宣帝因辛武贤、许延寿多次建议出击,又担心赵充国屯田可能受到侵扰,于是采取折衷之法,“两从其计“,诏令辛武贤、许延寿与赵印等出击,只取得小利;而赵充国不出兵,“所降复者得五千人“,也获了利。

于是又诏令罢兵,只留下赵充国负责屯田。

神爵二年五月,赵充国估计羌众伤亡及投降者甚多,力量削弱,请求罢屯兵。

得到皇帝的允准,于是振旅还朝。

这年秋天,羌若零等部落共斩先零大豪犹非、杨玉之首,不少部落首领率众来降。

赵充国善于治军,爱护士兵。

行必有备,止必坚营,战必先谋,稳扎稳打。

在平叛战事中,他坚决采取招抚与打击相结合、分化瓦解、集中打击顽固者的方针,能和平解决的,决不诉诸武力,这完全符合孙子兵法:“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当时他的主张受到朝廷大臣和宣帝的一致反对,但他无所畏惧,反覆上书说明这一方针的正确性和必要性,终于为宣帝和大多数朝臣所接受;

其次,他的留兵屯田之策确为深谋远虑之议,不仅在当时具有战略意义,而且对后世亦有深远影响,因此他不仅是一代名将,而且是享有盛誉的军事家。

赵充国一生的主要功绩集中表现在晚年,七十三岁时,主动领兵出征,七十九岁凯旋回京,以如此之老龄,顶风冒寒,坚守边境,这在中外战争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也许与此有关,他在征战中过份强调“穷寇勿迫“,因而曾放弃痛歼先零羌的战机。

赵充国退休之后,朝廷每遇边防大事,便请他参加谋划。

赵充国去世后,宣帝以他功高盖世,在未央宫中画了像,供人瞻拜、纪念,成帝刘骜继位后,又命黄门侍郎扬雄在画像旁题诗赞扬。

常惠,西汉大臣,太原郡人。活跃在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的外交活动家。

年轻时作为苏武的副使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汉昭帝时回国,封为光禄大夫。

出使乌孙,击败匈奴,被封为长罗侯。

常惠诛杀杀害汉使的龟兹贵人姑翼,之后为典属国。

汉宣帝时为右将军,汉元帝时去世,谥号壮武侯。史称“明习外国事,勤劳数有功“。

常惠年轻时家里贫寒,自告奋勇应募,随木多中监苏武出使匈奴,与苏武同被匈奴拘留十多年,汉昭帝时才回到汉朝。

朝廷为表彰他的勤苦辛劳,拜授他为光禄大夫。

当时,嫁于乌孙的和亲公主解忧公主上书说:“匈奴出动骑兵在车师围猎,车师与匈奴勾结在一起,共同侵略乌孙,请天子救救我们。“

汉朝准备军队与战马,商议进攻匈奴,正遇上汉昭帝驾崩,汉宣帝即位。

本始二年,汉宣帝派遣常惠出使乌孙。

解忧公主与昆弥(乌孙王称号)翁归靡都派遣使臣,通过常惠向汉朝请求救援说:“匈奴接连出动大部队进攻乌孙,占领车延、恶师等地,抢掠百姓离去,派使者威胁求娶公主,想断绝乌孙与汉朝的关系。

昆弥愿意出动全国的一半精兵,自己供给五万人马,尽力进攻匈奴。恳请天子出兵援救公主、昆弥!“

本始三年,汉朝大规模出动十五万骑兵、由五位将军率领,分五路出击,进攻匈奴。

汉宣帝任命常惠为校尉,手持节杖护卫乌孙军队与五路汉军共攻匈奴。

翁归靡亲自率领翕侯以下五万多骑兵,从西方进入到右谷蠡庭,俘获匈奴单于的父辈与嫂嫂、公主、名王、骑将等以下三万九千多人,缴获马、牛、驴、骡、骆驼五万多,羊六十多万,共计七十多万,乌孙自取俘虏,常惠带着十多名官兵跟随昆弥回来,还没到乌孙,有个乌孙人偷了常惠的官印、绶带、节杖。常惠回国,自以为要被杀头。

当时汉朝的五位将军都没立战功,汉宣帝因常惠奉命出使能够获胜,于是封常惠为长罗侯。

汉宣帝又派遣常惠携带黄金、钱币返回乌孙,赏赐有功的乌孙贵族。

常惠于是上奏汉宣帝说:“龟兹国曾杀害汉朝校尉赖丹,没有受到惩处,请求顺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