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皇后可怎么办呢?“
上官安说:“追逐麋的猎狗,还顾得上小兔子吗?况且依靠皇后得到尊位,一旦皇上变了主意,那就想做平民都不可能了,无论什么朝代都是这样的。“
事情败露后,燕王、盖长公主都自杀。
上官桀、上官安父子被灭族,皇后年幼,没有参预这次谋反,又是霍光的外孙女,因此没有被废掉。
西汉的朱买臣,家里很贫穷,但非常爱好读书。
他不治产业,四十岁仍然是个落魄儒生,常常靠砍柴卖掉以后换回粮食维持生计。
汉景帝前元三年,吴王刘濞以诛晁错为名,联合各诸侯拥兵造反,史称七国之乱。
朱买臣夫妻俩为逃离战乱,背井离乡逃到会稽郡富春县下涯,见前面一条溪流,清澈透明,因唇干舌燥,忙蹲下来用双手捧水饮之,口感甘爽。
他们来到大洲源,在人烟稀少的深山里,搭个茅篷居住。
夫妻俩同到山上砍柴,挑到山下市场上去卖,维持生计。
朱买臣在挑柴途中背诵诗文,有人在背后笑他是个书痴,当作新闻传来传去。
惹得妻子难堪,所以劝他挑柴时不要嘴里念个不停,让周围人当笑柄。
可朱买臣不听妻子的劝告,无动于衷。
反而越念越响,甚至如唱山歌一般,弄得周围人都围过来看热闹。
他的妻子感到羞愧,请求与朱买臣离婚。
朱买臣笑着对她说:“你别看我是个穷鬼,我五十岁要大富大贵,你跟我吃苦已有二十多年,现在我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人,再等我几年,等到我富贵的时候好好报答你的功劳。“
妻子忿恨地说:“像你这样的人,最后只能饿死在沟壑中,又怎么能够富贵呢?“
朱买臣再三劝说,妻子便索性大哭大闹,朱买臣没有办法亦只好同意离婚,写了休书,递到妻子手里,妻子毫不留恋,离家而去。
之后,朱买臣自己在路上边走边歌咏,背着柴在墓间行走。
他的前妻和丈夫都去上坟,看到朱买臣又冷又饿,召唤他给他饭吃。
汉景帝后元三年正月,汉景帝驾崩,太子刘彻继位登基,是为汉武帝。
又过了几年,朱买臣经朋友帮忙,介绍到会稽郡当一名差役。
年末,会稽郡上计吏要进京汇报,派朱买臣去押车。
朱买臣随上计吏押送辎重车来到长安。
他到皇宫门前上送奏书,很久没有回音。于是在公车署里等待皇帝的诏令,粮食用品都没有了,上计吏的兵卒轮流送给他吃的东西。
一天,朱买臣凑巧在街上遇到同县人严助,严助官居中大夫,深受汉武帝赏识,于是严助向汉武帝推荐了朱买臣。
汉武帝召见朱买臣,朱买臣谈说《春秋》,讲解《楚辞》,汉武帝很高兴,便封朱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一起在宫廷侍奉皇帝。
当时正要修筑朔方郡城,公孙弘上疏进谏,认为修城会造成国家经济疲退,财政吃紧。
皇帝让朱买臣去和公孙弘辩论以使其折服。
后来,朱买臣因犯事被免职,就回到会稽郡,在会稽郡官邸的守邸人那里借住吃饭。
东越王余善反复无常,屡次不听朝廷命令。
因此汉武帝召集文武大臣献计讨伐。
经文武大臣提议,汉武帝将朱买臣召回,恢复官职,命令朱买臣献策。
朱买臣说:“以前东越王居住守护在泉山之上,地势险要,一人守险,千人都攻不上去。
如今我听说东越王迁徙南行换了地方,此地距离泉山五百里,在大泽中。
现在如果派兵过海,直接攻击泉山,陈设舟船、排列士兵围攻,席卷南行,就可以攻破消灭东越国了。“
汉武帝非常高兴,采纳朱买臣的作战计划,封他为会稽郡太守。
皇帝对朱买臣说:“荣华富贵以后不返回故乡,就好比穿着锦绣衣服在夜间行走一样,你打算怎么办呀?“
朱买臣叩头谢恩。
汉武帝下诏命令修造大兵船,准备粮食和一些水战用的器具,等诏书下发后,大批军队随从朱买臣一起出发前往会稽郡。
朱买臣来到会稽郡城外,令随从在城外等候,朱买臣仍旧穿上又脏又破的旧衣裳,怀里藏着太守印绶,步行来到郡邸。
正逢年末上计官吏到京上报的时候,会稽郡那些上计官吏正聚集在一起饮酒,对朱买臣都不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