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先人夏侯始昌特别注重夏侯家族优秀子弟的教育,设学馆供族中子弟教研。
夏侯胜从小生长在良好的环境中,为其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夏侯胜官至长信少府、太子太傅。
夏侯胜是西汉武帝时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汉武帝时均立为博士。
他的做人准则是:为国要忠,为民要仁,为事要义。
上不奉下不欺。崇尚正派刚直,厌恶邪道歪理。
夏侯胜为政时以真言议政著称,治学时注重创新发展。
他结合当时社会需要聚生讲学,建学馆,广延学子,百里之遥慕名而至,成为汉朝时期的一代名师,连皇太后也常听其讲学。
后来,又师从欧阳生学习,学问日渐精深,“孰所问,非一师也。“当时社会上形成了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两大流派。
今文经学派强调学以致用,积极进取人世,关心国事民瘼,把今文经学作为治世教材,也偏重于探索经书中的微言大义。
夏侯胜潜心研读,逐步升华出自己的文学特点,创立了今文尚书,称“大夏侯学“。
夏侯建继承父学,创立了“小夏侯学“。
使文为今用,推动了文学的发展。继战国百家争鸣之后,再次掀起治学资政文学运动。
二人成为“今尚文学“的开拓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匠。
公元前87年,汉武帝的托孤重臣大将军霍光辅佐年仅八岁的汉昭帝执政,位高权重。
他身边有个叫杨敞的人,谨言慎行,受到霍光的赏识,当了霍光的军司马。
杨敞之后又先后担任了长史、搜粟都尉等官。
公元前81年,杨敞被任命为大司农,专掌国家仓廪或劝课农桑。
外戚车骑将军上官桀谋反,当时的稻田使者燕仓知道后,告诉了杨敞。杨敞却素来小心谨慎,并没有上奏检举,只是装病卧床在家了。
燕仓又把这事告诉了谏大夫杜延年,杜延年上奏检举,最后成功。燕仓、杜延年都得到了封地,但杨敞因为身居九卿却没有告发,没有得到封侯。
公元前74年,年仅二十一岁的汉昭帝驾崩于未央宫,霍光与众臣商议,选了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作继承人。
谁知刘贺继位后,经常宴饮歌舞,寻欢作乐。霍光听说后,忧心忡忡,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大司马田延年秘密商议,打算废掉刘贺,另立贤君。
计议商定后,霍光派田延年告诉杨敞、以便共同行事。杨敞一听,顿时惊恐万分,只顾“嗯嗯”,汗流浃背。
杨敞的妻子,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女儿,颇有胆识。
她见丈夫犹豫不决的样子,暗暗着急,趁田延年更衣走开时,上前劝丈夫说:“国家大事,岂能犹豫不决。大将军已有成议,你也应当速战速决,否则必然大难临头。”
正巧此时田延年回来,司马夫人回避不及,索性大大方方地与田延年相见。
杨敞这才告知田延年,他愿意听从大将军的吩咐。
田延年回报霍光,霍光十分满意,马上安排杨敞领众臣上表,奏请皇太后。
第二天,杨敞与群臣谒见皇太后,陈述昌邑王不堪继承皇位的原因。太后立即下诏废去刘贺,另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为君,史称汉宣帝。
一个多月后,杨敞去世了,谥号为”敬“。
杨敞的儿子杨忠继承爵位,因杨敞安定宗庙的功劳,加封三千五百户。
刘贺从刚开始到达京城谒见上官太后被立为皇太子起,就经常私下买鸡、猪来吃。
在昭帝灵柩前接受信玺、行玺后,就在居丧的地方打开玺印不再封上。
随从的官员又拿着符节,带领昌邑王的从官、马官、官奴二百多人进宫,经常与他们在禁宫中玩耍游戏。
刘贺亲自到保管符玺的地方取走十六根符节,早晚去灵柩前哭祭时,让随从的官员轮换着拿着符节跟着。
还写信说:“皇帝问候侍中君卿:派中御府的长官高昌送去黄金一千斤,赐给君卿娶十个妻子。”
孝昭皇帝的灵柩还停放在前殿,刘贺便叫人取出乐府的乐器,把昌邑国的乐人引进宫来,击鼓歌唱、吹奏乐器,扮演戏子。
等到昭帝灵柩下葬返回,刘贺就到前殿去敲打钟磬,还把泰壹宗庙的乐人沿着辇道引到牟首,击鼓吹奏,载歌载舞,演奏各种音乐。
刘贺曾从长安厨取出三副太牢供品,陈放在阁室中进行祭祀,祭祀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