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汉朝四百余年 > 第肆部:纸醉金迷 第2章 托孤

第肆部:纸醉金迷 第2章 托孤

臣,彼此意见不同,各相违背,互有毁谤,搬弄是非。

当公正的大臣被进用的时候,那便是太平治世的表征;而公正的大臣被陷害的时候,就是灾乱的征兆。

从初元以来到现在,已有六年了,在《春秋》上所记载的,六年之中所发生的灾变,没有像今天这么多的。

追究所以会如此的原因,那是由于一些谗邪的人也被进用的关系。

“现在那些邪佞的人,渗透在贤臣之中,和贤人们并立在朝廷上,朋党合谋,去善归恶,空言无实,常常危言耸听,歪曲事实,希望能改移主上的心意,如果贸然便采纳了佞人的言论,这就是天地所以先行示戒,各种灾害变异所以交相发生的原因。

“追究秦始皇、鲁定公消退贤人的情形,取以为戒,放逐邪佞的党派,大开引进正人君子的途径,断绝疑心,区别善恶,使不再犹豫不决,使是非彰明可知。

那么,各种灾异自然就会消失,所有的祥瑞就会同样涌来。这是太平盛世的基业,是子孙万世的福利!”

石显是中书令,刘更生的奏章石显当然是能看到的了。

石显看过刘更生的这一奏章,更加痛恨周堪他们了。

恰在这年的盛夏,天气突然变冷,太阳昏暗无光。

石显便向皇上上奏书,说这种灾异现象都是因为朝廷任用周堪和张猛等人才出现的。

周堪当过几年皇上的老师,皇上对周堪还是非常了解的。

他心里很器重周堪,可是又担心石显等人不断的毁谤进谗,无法取得大家的信任。

这也就是说,其实汉元帝心里非常清楚,周堪等人是遭石显毁谤的。

可他就是没办法扭转这种局面。

当时的长安县令杨兴,因为富有才能,得到皇上的宠信,经常称誉周堪,皇上想借助杨兴的赞美,来重用周堪,于是,就问杨兴说:“朝廷上的大臣常常争论光禄勋的不是,这是为什么呢?”

杨兴这人,虽有才能,但却是一个善变的人,他误解的皇上的用意,以为皇上是在疑惑周堪,于是就想顺着皇上的旨意,回答说:“周堪这种人,不但不容于朝廷,就是在乡里,也会遭到非议啊!臣看到众人说周堪和刘更生等人商议毁谤皇上的骨肉近亲,认为该杀;臣从前上书说周堪不可以去伤害他,这是为国示恩啊!”

本来皇上是想听到杨兴赞许周堪的,不成想,这杨兴反倒也毁谤起周堪来了。

于是,皇上就接着杨兴的话茬,问道:“如此的话,那么将用什么罪名去诛罚他呢?现在该怎么办呢?”

杨兴说:“臣认为可以颁赐给他关内侯的爵位,封邑三百户,不要让他主持政务了。这样一来,圣君也不至于忘失了师傅的恩惠,这是最周全的处理。”

令人不解的是,听完全杨兴的话后,汉元帝竟然真的开始对周堪有了疑心。

也由此可以看出,石显之所以能得逞,完全不在于石显有多大的能耐,而根本在于皇上偏听偏信。

在周堪这件事上,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就是诸葛丰。

诸葛丰,字少季,琅琊诸县(山东诸城)人,西汉官员,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先祖。

诸葛丰自幼聪慧,读经阅史,曾为御史大夫贡禹属官,后荐举为文学侍御史。

汉元帝时,曾授其为司隶校尉,继而长为光禄大夫。

他性情刚正不阿,对贪官污吏、专事阿谀奉承之小人恨之入骨。

后因弹劾权臣,皇帝不允,被降为城门校尉。不久被免官,贬为庶人,后老死家中。

琅琊诸县人诸葛丰,因通晓经术而做郡文学,以特别刚直而闻名。贡禹任御史大夫时,任命诸葛丰为属官,并推荐他为侍御史。

后汉元帝提拔诸葛丰做司隶校尉,他侦察揭发没有回避任何人,京师人送了他个俗语:“间何阔,逢诸葛。“

汉元帝欣赏他的高尚节操,提升他为光禄大夫。

当时侍中许章凭外戚亲属关系位尊,为君王所亲近。

奢侈淫逸不守法度,他门下宾客犯法,都与许章相勾连。

诸葛丰考察并弹劾许章,准备上奏他的事情,恰逢许章私自外出,诸葛丰停下车举起符节诏许章说:

“下车!“

打算拘捕他。

许章处境困迫,急忙赶着车子逃去,诸葛丰追赶他。

许章趁势跑进宫门,向汉元帝乞求哀怜,诸葛丰亦向汉元帝上奏许章不法,汉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