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当时朝中的许多知名人士都为王莽说好话,汉成帝也认为王莽很贤能。
永始元年即王莽30岁时,被封为新都侯(今河南新野),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皇帝侍卫近臣)。
而王莽的伯叔父王凤、王商、王根相继为大司马辅政。
汉成帝(刘骜)之世,王氏为侯者九人,为大司马者五人。
王莽身居高位,却从不以自己为尊,总能礼贤下士、清廉俭朴,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平民,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在民间深受爱戴。
朝野的名流都称赞歌颂王莽,他的名声甚至超越了他那些大权在握的叔伯。
王莽的表兄、王太后的外甥淳于长发迹在先,地位超过了王莽,而且他善于阿谀奉承,又曾为汉成帝立赵飞燕为皇后出过力,深受汉成帝信任,很快升为卫尉,掌管皇宫的禁卫,成为九卿之一。
这时大司马王根准备退休,很多人认为淳于长应继任大司马。
王莽为了扳到他仕途上的竞争对手,秘密地搜集了淳于长的罪行。
然后王莽利用探望的机会告诉王根,淳于长暗中为接替担任大司马已做好了准备,他已经给不少人封官许愿了;
同时又说出淳于长与被废皇后许氏私通之事。
王根大怒,要他赶快向太后汇报,王太后让成帝罢免了淳于长,查清了他的罪行,在狱中将其杀死。
公元前8年,王根病重,举荐王莽代替大司马之位,在淳于长死后,王莽继他的三位伯、叔之后出任大司马,时年38岁。
王莽执政后,克己不倦,招聘贤良,所受赏赐和邑钱都用来款待名士,生活反倒更加俭约。
有一次,百官公卿来探望他的母亲,见到王莽的夫人穿着十分简陋,还以为是他家的奴仆。
公元前7年,汉成帝去世,汉哀帝继位。他的外戚——他祖母定陶国傅太后与丁皇后的家族开始得势。
王莽只得卸职隐居于封国(封地)新都,遂闭门不出,安分谨慎,其间他的二儿子王获杀死家奴,王莽严厉地责罚他,且逼王获自杀,得到世人好评。
王莽隐居期新都期间,许多官吏和平民都为王莽被罢免鸣不平,要求他复出,汉哀帝只得重新征召王莽回京城侍奉王太后,但没有恢复其官职。
元寿二年,汉哀帝去世,并未留下子嗣。
太后王政君在皇帝驾崩后当天就起驾到未央宫,收回传国玉玺。
王太后于是下诏,要求朝中公卿推举大司马人选,群臣会意,于是纷纷举荐王莽,只有前将军何武与左将军公孙禄表示反对。
两人于是互相推举对方,以示对王氏外戚专权的不满。
公孙禄,西汉末新莽时人。哀帝时为左将军(一说为后将军),与前将军何武相善。
汉哀帝驾崩后,二人单独谋划,认为过去惠帝、昭帝年幼主政时期,外戚吕、霍、上官持权,几乎危及国家,如今成帝、哀帝接连几代没有继嗣,应当选立皇帝的亲近之人来辅佐幼主,不应让异姓大臣掌权,亲疏相杂,对国家的方针大计有利。
于是何武荐举公孙禄能任大司马,而公孙禄也荐举何武能任大司马。
太后最终自己起用王莽担任大司马。
王莽暗示有司上奏揭发何武、公孙禄互相荐举的罪状,结果何武、公孙禄二人都被免官。
不久后,王太后诏命王莽再任大司马,录尚书事,兼管军事令及禁军。
其后他拥立九岁的汉平帝登基,由王莽代理政务,得到朝野的拥戴。
此后王莽的政治野心逐渐暴露。
他开始排斥异己,先是逼迫王政君赶走自己的叔父王立,之后拔擢依附顺从他的人,诛灭触犯怨恨他的人。
王莽知道要维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须强化自己在朝中的势力,于是他主动巴结当时著名的儒者大司徒孔光。
孔光是三朝元老,深受王太后和朝野的敬重,但为人胆小怕事,过于谨慎。
王莽于是一边主动接近和拉拢他,引荐他的女婿甄邯担任侍中兼奉车都尉,一边以王太后的名义逼迫孔光为自己宣传造势,利用孔光上奏的影响力充当自己排斥异己的工具。
于是上奏弹劾何武与公孙禄,将他们免去官职。
后又以各种罪名陆续罢免了中太仆史立、南郡太守毋将隆、泰山太守丁玄、河内太守赵昌等二千石以上的高官,剥夺了高昌侯董武、关内侯张由等的爵位。
与此同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