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援还参照汉代法律,对越律进行了整理,修正了越律与汉律相互矛盾的地方,并向当地人申明,以便约束。
从此之后,当地始终遵行马援所申法律,所谓“奉行马将军故事。“
建武二十年,马援率部凯旋回京。刘秀赐马援兵车,朝见时位次九卿。
马援回到京城一个多月,正值匈奴、乌桓进犯扶风,马援见三辅地区受到侵掠、皇家陵园不能保全,就自愿请求率兵出征,刘秀同意了。
建武二十一年,马援率领三千骑兵出高柳,先后巡行雁门、代郡、上谷等地。
乌桓哨兵发现汉军到来,部众纷纷散去,马援无所得而还师。
马援曾经患病,而梁松前往看望,在床边向马援行礼,马援没有回礼。
梁松走后,马援的儿子说:“梁松是陛下的女婿,贵重朝廷,公卿以下莫不害怕,大人为何独不答礼他?“
马援说:“我是梁松父亲的朋友,就算他显贵,怎能失掉长幼的辈份呢?“
梁松因此记恨马援。
建武二十四年,南方武陵郡五溪蛮暴动,武威将军刘尚前去征剿,冒进深入,结果全军覆没。
马援时年六十二岁,请命南征。
刘秀考虑他年事已高,而出征在外,亲冒矢石,军务烦剧,实非易事,没有答应他的请求。
马援当面向刘秀请战,说:“臣还能披甲上马。“
刘秀让他试试,马援披甲持兵,飞身上马,手扶马鞍,四方顾盼,一时须发飘飘,神采飞扬,真可谓烈士暮年,老当益壮。
刘秀见马援豪气不除,雄心未已,很受感动,笑道:“这个老头好健康啊!“
于是派马援率领中郎将马武、耿舒、刘匡、孙永等人率四万人远征武陵。
出征前,亲友来给马援送行。
马援对老友谒者杜愔说:“我受国家厚恩,年龄紧迫余日已经不多,时常以不能死于国事而恐惧,现在获得出征机会,死了也心甘瞑目,害怕的是一些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参与后事,特别难以调遣,我独为此耿耿于心啊。“
建武二十五年,马援率部到达临乡,蛮兵来攻,马援迎击,大败蛮兵,斩俘两千余人,蛮兵逃入竹林中。
此前,当部队到下隽时,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经壶头山,一是经充县。
经壶头山,路近,但山高水险,经充县,路远,粮运不便,但道途平坦。
究竟该从哪儿进发,刘秀开始也拿不定主意。
耿舒,就是马援在出发时说的那些权贵子弟中的一个,想从充县出发,而马援则认为,进军充县,耗日费粮,不如直进壶头,扼其咽喉,充县的蛮兵定会不攻自破。
两个人意见不一致,便上表说明情况,请皇帝裁决,皇帝同意马援的意见。
三月,马援率军进驻壶头。
蛮兵据高凭险,紧守关隘。
水势湍急,汉军船只难以前进。
加上天气酷热难当,好多士兵得了暑疫等传染病而死。
马援也身患重病,部队陷入困境。
马援命令靠河岸山边凿成窟室,以避炎热的暑气。
虽困难重重,但马援意气自如,壮心不减。
每当敌人登上高山、鼓噪示威,马援都拖着重病之躯出来观察瞭望敌情。
手下将士深为其精神所感动,不少人热泪横流。
但耿舒却在此时写信给其兄好畤侯耿弇,告了马援一状:“前次我上书建议当先进攻充县,粮虽难运而兵马得以展开使用,军人数万争先奋进。
今困在壶头不得进,大众忧郁将死,实可痛惜。
前次到临乡,贼无故自己到来,当时如果乘夜攻击,就可消灭掉。
伏波用兵像西域的贾胡,到一处后就止步不前,因此失利。
今果然困于疾疫,都如我所预言的一样。“
耿弇收到此信,当即奏知刘秀。
刘秀就派虎贲中郎将梁松去责问马援,并命他代监马援的部队。梁松到时,马援已死。
梁松旧恨难消,乘机诬陷马援。刘秀大怒,追收马援新息侯印绶。
梁松对马援素有怨恨,原因比较复杂。一是马援写信告诫晚辈,梁松曾受到牵累。
马援当年南征交趾,在前线听说侄儿马严、马敦到处乱发议论,讥刺别人,而且跟一些轻狂不羁的人物结交往来,便立即写信劝诫他们。
信中举杜季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