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冯异却只派出很少量的部队前来支援,造成了赤眉军误认为冯异兵少势弱的错觉,于是,起义军即出动主力部队,全力向冯异军猛攻。
冯异军见赤眉军主力投入作战,也随即将自己的主力展开,迎击赤眉大军。
双方都有一些不同程度的伤亡,战斗持续到午后,赤眉军的攻势逐渐减弱,冯异看到时机成熟,遂命令埋伏部队出击。
这些伏兵由于穿着与赤眉军相同的服装,而且又来势汹涌,使赤眉军分不清敌我,阵势立即大乱,纷纷向崤底撤退。
冯异随即挥军向崤底进击,逐渐压缩包围圈,将赤眉军男女8万余人于崤底击破俘获,这是赤眉军自杜陵战役以后,第2次最大的失利,遂使崤底战役成为赤眉军彻底失败的前奏。赤眉起义军遭此严重失败,还剩10余万兵力,在樊崇等统率下,急忙向东南方疾走。
汉光武帝刘秀得知冯异大败赤眉军,十分欣喜,并立即调动重兵堵截围歼赤眉军剩余部队。
当刘秀得知赤眉军向东南疾走宜阳的情况后,立即亲率汉军主力大军,也向宜阳疾进,到达宜阳后,确定了以下的作战部署:前军由大司马吴汉统率,全部为刘秀集团的精锐之师;
左军是刘秀集团的骁骑部队,由骑都尉刘隆、马武、阴识指挥;
右军由大将军朱佑,扬化将军坚镡,偏将军王霸等统率;
中军这是由刘秀直接控制的机动部队,包括建威大将军耿弇、骠骑大将军杜茂、执金吾左将军贾复等部。
刘秀集团将兵力部署妥当之后,即严阵以待,等候赤眉军的到达。赤眉起义军在崤底失败后,正向宜阳疾走,突然在前进的路上与刘秀的大军相遇。
这时粮尽力竭的起义军,自感没有可能突破刘秀以重兵布成的阵势,如勉强进行战斗,肯定会遭到无谓的伤亡,于是决定向刘秀投降,遂导致了赤眉农民起义军最后的惨败。
当时樊崇等派出式侯刘恭为代表,前去刘秀营内谈判投降事宜。
刘恭见了刘秀说:“刘盆子带领百万之众向陛下投降,陛下如何对待他们?“刘秀回答说:“可以免除他们的死罪。“
于是樊崇与刘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30多大臣将军便开始投降,将汉代的传国玺绶、更始的七尺宝剑等交给了刘秀。
赤眉军交出了自己的兵甲,堆积起来与雄巍的熊耳山一样高。第2天,刘秀大军在洛水边上列阵,让刘盆子群臣观看,以向他们示威。
刘秀对刘盆子等说:“自知当死不?“接着又以挑战的傲慢态度对樊崇说:“你不觉得投降后悔吧?我可以让你重新把你的队伍集合起来,咱们正式做一次较量,以便决一胜负,我决不强迫你投降。“
樊崇没有答话。但丞相徐宣却奴颜媚骨地说:“如若得降,犹去虎口归慈母,诚欢诚喜,无所恨也。“至汉光武帝建武三年夏,刘秀以樊崇、逄安继续谋反罪,将他们杀死。
在已陷入绝境的情况下,尚有十几万兵马的赤眉大军无奈在宜阳被迫请降,并向刘秀呈上了得自更始帝之处传国玉玺和更始的七尺宝剑。
赤眉降后,上缴的兵器和甲胄堆放在宜阳的城西,与旁边的熊耳山一样高。
至此,起自新莽天凤五年,纵横山东十余年的赤眉军被刘秀扼杀在了血泊之中。
阴丽华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家族。
阴氏家族是曾经辅佐了齐桓公成就了一代霸业的春秋名相管仲之后。
到了第七代子孙管修的时候,从齐国迁居楚国,被封为阴大夫,以后便以“阴”氏为姓。
秦末汉初,阴家举族迁到了新野。
阴氏家族是当时南阳新野的豪门大户。
阴家所占有的土地达七百余顷,车马和奴仆的规模可以同当时分封的诸侯王相比。
虽然富甲一方,但是因为阴氏在秦、西汉时期已经数百年没有出过高官显宦,因此并没有什么政治势力。
阴丽华虽然有着富足的家境,但却并未能像其祖先那样能够安享太平盛世。
阴丽华所生长的时代,是一个被班固称之为大变革、大动荡时代。
王莽改制失败后,兵戈四起,天下大乱。
刘秀是西汉刘氏宗室之后,汉高祖刘邦的九世之孙。
刘秀九岁而父亲去世,被叔父刘良养大,史书形容他“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
刘秀性勤于稼穑,而刘秀的兄长刘伯升好侠养士,常取笑刘秀只会事田业,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