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刘阳为太子,前太子刘疆退位东海王,下诏。
刘庄当太子后,即就东宫,刘秀亲自考察,以十万钱重金礼聘当世名儒桓荣教授太子。
同时任用何汤、刘昆、包咸、钟兴等有教授学生经验的大儒文士传授皇太子学识。
因为前太子刘疆一直没有就东宫,因此没有现成的东宫建制,属官、制度皆不完备。
建武二十四年,班彪谏言选任贤能担任太子太傅,完善东宫和诸王府的官署,依据西汉旧典设立皇太子汤沐和坐朝仪制。
刘秀同意了。
建武二十八年,经过九年的学习,刘庄学有所成。
刘秀极为重视太子太傅的人选,特地召集百官,商讨举荐事宜,最终任命张佚为太子太傅、桓荣为太子少傅。
建武二十八年六月,又发生了一件震动朝野的大事。
更始之子寿光侯刘鲤怨恨刘盆子害死自己的父亲,于是通过郭圣通之子刘辅结交宾客,杀了刘盆子之兄故式侯刘恭。
刘秀震怒,不顾郭圣通刚刚去世,下诏大捕诸王宾客,甚至造成一家三口伏尸于郭圣通灵堂的惨剧。
并将刘辅下诏狱三日。
受牵连而死的多达数千人。
不过还是有幸运之人,通过阴家依附诸王的冯衍听说这件事之后,自己去诏狱认罪,却得到了格外优容,被放了出来。
同年八月,郭圣通的前四子刘疆、刘辅、刘康、刘延和许美人之子刘英皆就国,阴丽华诸子都留在洛阳,明帝即位后数年,才陆续就国。
阴丽华所生的次子刘苍也受到父亲的重视,在建武时期也撰写奏章,参与朝政。
阴丽华的兄弟阴识、阴兴一直备受刘秀的亲信与重视。
阴识在随阴丽华到洛阳后便先于功臣封为阴乡侯。
立功之后,刘秀想要增封,当时刘秀地盘很小,许多功臣还没有封地,阴识刚获封地,又要增封。
他为了避免有人觉得刘秀分配不公,以“托属掖廷”为由拒绝,后来为刘秀担任关都尉,镇守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函谷关。
后来又成为帝王亲信之臣——侍中。
刘阳任太子之后,他即辅导东宫,并担任守执金吾守卫皇宫。
刘秀出巡郡国,他镇守京师。
阴丽华的弟弟阴兴到来之后,除了担任黄门侍郎之外,还担任了守期门仆射,掌管刘秀的亲卫队。
在建武九年之时被提拔为侍中,并赐爵关内侯。
因为母弟被杀,刘秀又想增封列侯,此时,来歙、大司徒王霸等都没有被封列侯,而阴兴认为“富贵有极,人当知足”。
自己虽然以刘秀亲卫队长的身份跟从征伐,但是没有真正去前方打仗而拒绝。
在建武十九年,阴兴成为九卿之一的卫尉,并辅导皇太子。
建武二十年刘秀病重时,他在云台广室受顾命。
刘秀病好之后,又想以他为三公之一的大司马,阴兴以有损圣德再度推让,刘秀才准允。
阴识、阴兴所举荐的人选也被刘秀任用,许多官至高位。
正是因为阴识、阴兴处处替刘秀着想,也受到了皇帝的特殊信任,以皇后外戚执掌京师禁卫。
而大多数皇后只有丈夫死后,儿子即位,升为太后之后,外戚才能得到这样的位置,这是两汉外戚中非常罕见的现象。
尤其是有外戚王莽篡汉的先例在前,刘秀却仍然愿意把权利与阴氏分享,可见对阴氏的信任。
阴丽华最小的弟弟阴就,在宾客马成犯法被抓竟然求刘秀亲自出面解救。
虽然刘秀明辨是非,令马成伏罪,但当时宾客不过豪门仆从一般,如此小事竟劳动天子出面,可见阴就的骄纵。
并且他还胆大包天欺骗郭圣通的五个皇子获得千万钱而没有受到任何处罚。
东汉一朝,阴氏一门四侯、牧守数十,从地方富户一跃成为东汉著名政治家族。
中元二年,刘秀驾崩,刘秀与阴丽华夫妻相伴走过三十四载的峥嵘岁月。
历经乱世离别、皇朝建立、屈身为妾、位正中宫,阴丽华作为最理解、支持刘秀的人,始终伴随刘秀左右。
刘秀也将自己千辛万苦建立的皇朝基业交到了他们的儿子手中。
汉明帝刘庄即位后,对阴氏、郭氏的族人一视同仁。
当时在京师洛阳,郭氏家族与樊氏、阴氏、马氏,并称为“四姓小侯”。
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