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了刘秀日后打天下的主要力量。
在对待功臣上,刘秀也做得无可挑剔。
在刘秀坐稳天下之后,并没有像前辈刘邦那样去屠杀功臣,而是采取了一套温和的方式。
他将大量的宅第、银两恩赐于功臣,放他们回家养老,安享晚年,将兵权收归手中。
这样做既解除了日后对东汉的威胁,也回报了大臣们多年出生入死的功勋,达到了一个“双赢”的局面。
而刘秀不仅仅是是在政治上才智过人,在军事上也是运筹帷幄。他所指挥的“昆阳之战”更是令他一战成名,奠定了他夺天下的基础。
当时王莽面对起义军的威胁,令手下王邑率十万大军围攻昆阳,随着王莽各部的胜利,最终集结在昆阳的兵力达到42万人,将昆阳围的是水泄不通。
昆阳城中仅有一万人,刘秀也在其中。
面对这种情况,刘秀稳定军心,悉心部署,命城中各部集中兵力抗击,一次次地打退新莽大军的强攻。
刘秀则率几人趁夜出逃,去定陵各地调集人马,以救昆阳。
为鼓舞士气,刘秀亲率骑兵充当前锋,斩杀新军数十人。
众将士看到刘秀如此气势,皆冲锋陷阵,接连胜利。
为进一步瓦解新军的士气,故意传播宛城汉军的胜利,一方面鼓舞昆林城内军民奋起抵抗,另一方面引起新军的恐慌。
后期刘秀又从军中挑选出三千精锐,从西面进攻新军的中坚力量,王邑一直轻视刘秀,只率领了万余人与刘秀对峙,谁知新大军伍很快就被刘秀击溃,四处逃窜。
新军中其余部队因得不到王邑的命令,也不敢轻举妄动。
刘秀便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斩杀了王邑,新军部队瞬间群龙无首,队伍一片混乱。
昆阳城内的军民看到刘秀取得胜利,冲出城门,内外夹击新军,42万的新军部队顷刻间土崩瓦解,四散而逃。
此战过后,王莽再也无力与刘秀对抗,不久后就被新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新朝灭亡。
昆阳之战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全凭借着刘秀的全面部署和惊人的气魄,才能面对42万大军而不乱,实在令人佩服。
其实,纵观刘秀的这一生,几乎所有的战争都是硬碰硬的,可是他都能凭借出色的指挥能力和惊人的气魄一一击败对手。
在他一统天下时,每次战争都是亲临战场,身先士卒;
及时到后期做上了皇帝,虽然不会亲征,但对战争都会亲自部署,经他指挥的战争,未尝一次败绩。
所以刘秀这样一流的军事指挥家,在中国帝王历史上也是屈指可数的。
身为帝王的刘秀不仅具有出色的指挥能力,学习能力也毫不示弱。
他始终秉承着终身学习,在古代封建王朝中也是最有学问的皇帝。
刘秀在位的三十三年中,大兴儒学,极大地促进了儒学的发展。东汉也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儒学最盛”的时代。
除了这些,刘秀还是一位体恤民生的好皇帝,他十分注重民生的建设,实施了一系列有益于民生的措施,比如整顿吏治,轻徭薄赋……这些措施为之后东汉王朝的生产力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刘秀的治理下,东汉也出现了“中兴”的局面。
光武帝刘秀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即使在落魄之时,也有多人愿意投奔,当上皇帝之后,又受百姓爱戴,不失为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最趋近于完美的皇帝。
郭圣通,东汉王朝第一位皇后,光武帝刘秀妻子,阳安思侯郭昌的女儿,真定王刘扬外甥女。
更始二年,出于政治联姻,嫁给大司马刘秀。
刘秀称帝后,册封贵人。建武二年,真定王刘扬谋反伏诛,为了安抚河北派势力,册立为皇后,后因宠爱渐衰,常怀怨恨。
建武十七年,被废去后位,册封中山王太后,迁居北宫。
建武十九年,太子刘彊让位于刘庄,次年,改封郭氏为沛太后。
光武郭皇后郭圣通,真定藁城县人也,古郭国后裔,家族为真定侯国的名门望族,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的第一位皇后。
郭圣通的父族是郡中大姓,其父郭昌,早死。少有义行,曾经将数百万田宅财产让给异母弟弟,因此受到郡国人的赞誉。在郡中担任功曹。
郭圣通的母族是真定王室,她的母亲是真定恭王刘普之女,因嫁于郭氏而称为“郭主”,生下郭圣通和儿子郭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