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部队,全力向冯异军猛攻。
冯异军见赤眉军主力投入作战,也随即将自己的主力展开,迎击赤眉大军。
双方都有一些不同程度的伤亡,战斗持续到午后,赤眉军的攻势逐渐减弱,冯异看到时机成熟,遂命令埋伏部队出击。
这些伏兵由于穿着与赤眉军相同的服装,而且又来势汹涌,使赤眉军分不清敌我,阵势立即大乱,纷纷向崤底撤退。
冯异随即挥军向崤底进击,逐渐压缩包围圈,将赤眉军男女8万余人于崤底击破俘获,这是赤眉军自杜陵战役以后,第2次最大的失利,遂使崤底战役成为赤眉军彻底失败的前奏。
赤眉起义军遭此严重失败,还剩10余万兵力,在樊崇等统率下,急忙向东南方疾走。
汉光武帝刘秀得知冯异大败赤眉军,十分欣喜,并立即调动重兵堵截围歼赤眉军剩余部队。
当刘秀得知赤眉军向东南疾走宜阳的情况后,立即亲率汉军主力大军,也向宜阳疾进。
到达宜阳后,确定了以下的作战部署:前军由大司马吴汉统率,全部为刘秀集团的精锐之师;
左军是刘秀集团的骁骑部队,由骑都尉刘隆、马武、阴识指挥;右军由大将军朱佑,扬化将军坚镡,偏将军王霸等统率;
中军这是由刘秀直接控制的机动部队,包括建威大将军耿弇、骠骑大将军杜茂、执金吾左将军贾复等部。
刘秀集团将兵力部署妥当之后,即严阵以待,等候赤眉军的到达。
赤眉起义军在崤底失败后,正向宜阳疾走,突然在前进的路上与刘秀的大军相遇。
这时粮尽力竭的起义军,自感没有可能突破刘秀以重兵布成的阵势,如勉强进行战斗,肯定会遭到无谓的伤亡,于是决定向刘秀投降,遂导致了赤眉农民起义军最后的惨败。
当时樊崇等派出式侯刘恭为代表,前去刘秀营内谈判投降事宜。
刘恭见了刘秀说:“刘盆子带领百万之众向陛下投降,陛下如何对待他们?“
刘秀回答说:“可以免除他们的死罪。“
于是樊崇与刘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30多大臣将军便开始投降,将汉代的传国玺绶、更始的七尺宝剑等交给了刘秀。
赤眉军交出了自己的兵甲,堆积起来与雄巍的熊耳山一样高。
刘秀大军在洛水边上列阵,让刘盆子群臣观看,以向他们示威。
刘秀对刘盆子等说:“自知当死不?“
接着又以挑战的傲慢态度对樊崇说:“你不觉得投降后悔吧?我可以让你重新把你的队伍集合起来,咱们正式做一次较量,以便决一胜负,我决不强迫你投降。“
樊崇没有答话。但丞相徐宣却奴颜媚骨地说:“如若得降,犹去虎口归慈母,诚欢诚喜,无所恨也。“
至汉光武帝建武三年夏,刘秀以樊崇、逄安继续谋反罪,将他们杀死。
在与赤眉军在关中激战的同时,刘秀在关东一线亦派遣以虎牙将军盖延为首的诸将对梁王刘永进行了东征。
刘永,西汉梁孝王刘武的八世孙,其家世代为梁王,据梁地,故在梁地素有威名,声望极大。
王莽摄政之时,其父梁王刘立因结连平帝外家卫氏,被王莽所杀。
更始帝立,刘永复被册封为梁王,据旧地。
后更始政乱,刘永遂据国起兵,以其弟刘防为辅国大将军,招揽沛人周建等豪杰为其将帅,攻下齐阴、山阴、沛、楚、淮阳、汝南等二十八城,并遣使拜董宪为翼汉大将军、张步为辅汉大将军,与共连兵,遂专据东方。
更始败亡之后,刘永自称天子,在睢阳登基。
对于刘秀来说,近在东方睢阳的刘永是对其威胁最大的军事集团,刘永所在的睢阳距洛阳近在咫尺,时刻威胁着京师洛阳的安全。
自建武二年始,刘秀先后派虎牙将军盖延和建威大将军耿弇分别平定了割据睢阳的刘永和青州的张步,特别是耿弇与齐王张步的战斗,极为惨烈,“城中沟堑皆满,八九十里僵尸相属”。
此间,刘秀还亲征海西王董宪,于桃城之战大获全胜。到建武六年初,关东基本上为刘秀所定。
自建武元年至建武六年初,经过近六年的东征西讨,刘秀已经基本上控制了除陇右和巴蜀之外的广大中原之地,基本上统一了中国的东方,与西北陇右的隗嚣、西南巴蜀的公孙述形成了鼎足之势。
建武六年四月,光武帝至长安,告隗嚣将派建威大将军耿弇等七将军从陇西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