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汉朝四百余年 > 第伍部:粉饰太平 第22章 苦难的童年

第伍部:粉饰太平 第22章 苦难的童年

接。

吴汉乘其不备,令随从将其就地斩杀,夺其兵马。

幽州各郡震恐,莫不望风服从。

吴汉征调全部兵员南下,与刘秀会师河北清河县东南。

诸将见吴汉士马甚为强盛,都认为他不肯分兵给别人。

吴汉回到幕府,呈上军士名簿,诸将都请求将兵士调拨麾下。

刘秀笑道:“以前恐怕他不肯与人,现在提出请求的为什么又这样多呢?“

诸将尽皆羞惭。

起初,更始派尚书令谢躬率六将军攻打王郎,刚好刘秀赶到,共同平定邯郸。

谢躬裨将抢劫虏掠,刘秀深为憎恨,虽都在邯郸,还是分城而处。

后来,谢躬率兵数万,还屯河北磁县南。

刘秀南击青犊农民军,并请求谢躬挡住尤来农民军。

青犊军被击破后,尤来军果然进犯,北走隆虑山。

谢躬留大将军刘庆、魏郡太守陈康守邺城,自己率诸将军攻击尤来军。

结果,尤来军奋力死战,谢躬大败。

王莽篡夺汉朝政权、建立新朝之后,实行苛政,致使天下大乱,各地义军四起。

地皇四年,各路起义军共立刘玄为皇帝,定年号为更始,建立更始政权,史称更始帝。

更始元年十二月,邯郸算命先生王郎冒充是汉成帝刘骜之子刘子舆,在邯郸自立为帝。

更始二年,更始帝派遣时任尚书令的谢躬率领振威将军马武等六位将军攻打王郎,但未能攻克。

恰逢刘秀援军赶到,谢躬与刘秀共同平定邯郸,王郎被杀,谢躬与刘秀都率军开进邯郸。

而谢躬的副将抢劫,不听命令,所以刘秀非常恨他。

谢躬与刘秀进入邯郸后,谢躬和刘秀多次发生冲突对立,谢躬时常想袭击刘秀,却因为畏惧刘秀兵力强大而不敢发动。

当时谢躬与刘秀两支部队,虽然都在邯郸,但却分城而居,然而刘秀不时对谢躬军慰问安抚。

谢躬自从进入邯郸,在周边地区为更始帝布恩施惠,与刘秀争夺民心,引起刘秀的极度不满,更始帝和刘秀两人的矛盾极其尖锐。

刘秀很看重谢躬的才能,想收服谢躬,转而为自己效力。

刘秀多次试探谢躬的口气,委婉地表示希望谢躬协助自己,却屡遭拒绝。

刘秀多次碰钉子,知道谢躬不能为自己所用,留着他也是祸害,所以只能除掉他。

有一次,刘秀邀请谢躬与马武等赴酒宴,准备暗中加害谢躬,但因无机可乘,并未达到目的。

谢躬对于自己执掌的行政工作非常勤奋,刘秀表面上经常夸赞他说:“谢尚书是真正的官吏!“

因此谢躬并没有怀疑刘秀深藏的险恶用心。

不久,谢躬率领他的数万部队返回邺城驻扎。

当时河北、山东地区有铜马、青犊、尤来、高湖、重连、五校、富平、获索等多股草莽势力,兵众达数百万人,对更始帝的统治产生极大的威胁。

刘秀的下一步目标就是剿灭并收编这些武装,来壮大自己的势力。

刘秀向南攻打青犊军,派人对谢躬说:我追击青犊军到射犬城,一定能打败他们。

尤来军在山阳的人马得知后,势必因此惊逃。

如果凭借你强大的兵力,攻打这些逃散之敌,必能使之束手受擒。

谢躬很认同刘秀的建议,于是同意。

等到刘秀击败青犊军后,尤来军果然向北逃到隆虑山,谢躬于是留下大将军刘庆、魏郡太守陈康驻守邺城,自己率领各路将军攻打尤来军。

然而陷入困境的尤来军奋力死战,其势力锐不可挡,谢躬的军队于是大败,阵亡的将士有数千人。

刘秀利用谢躬领兵在外、邺城空虚之机,派偏将军吴汉和刺奸大将军岑彭袭击邺城。

吴汉派遣能言善辩的辨士,前去劝说陈康开城投降。

陈康于是将刘庆和谢躬的妻子儿女一同拿下,然后打开城门迎接吴汉等人进城。

当谢躬从隆虑回到邺城,却不知陈康已经叛变投敌,就率领数百名轻装骑兵入城。

结果被吴汉所埋伏的士兵擒获,吴汉亲手杀死谢躬,并收降他的全数部众。

刘秀乘谢躬北征,令吴汉、岑彭袭取邺城。

吴汉派人劝降陈康,陈康乃开城投降,并献谢躬妻子。

谢躬兵败而回,不知陈康反叛,入城之后,被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