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相关人员不许说实话。
章帝大怒,大发雷霆,当下就要将窦宪撤职查办,还要予以严惩。但经不住窦皇后跪下的苦苦求情,窦宪慌了,也是表示悔罪,这才作罢。
但事情没过多久,窦氏兄妹就故态复萌,我行我素,一如既往。
更令人震惊的是,不仅窦宪在外面为非作歹,在章帝在外出巡期间,南北两宫还传出不少风言风语……
东汉初年的宫廷宿卫制度是这样的:皇帝在内宫偏殿设有值班室,设有侍中、中常侍等职位,这是为了便于行政文书的紧急传递。这种制度是从西汉中期沿袭下来的。
在建武朝以前,中常侍一般由士人与阉官共同担任,侍中一职则全部是士人。
到了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之后,基于赵飞燕、赵合德姐妹淫乱后宫的历史教训,他将中常侍全部改用阉官。
侍中一般不在内廷宿卫,只有在皇帝患有重病的时候才特召入宫,事后还要遣回。
这类人的数量极少,建武朝只有阴氏家族的个别人员才有此殊荣。
到了明帝刘庄登基后,由于北宫建成后内宫大量需要人手,更是大量地召收宦官入宫伺候,文书的传递几乎全部靠中常侍来完成。
侍中入宫宿卫的情况犹如凤毛麟角,几乎绝迹,就连皇帝患病时也不许在宫中宿卫。
当年刘庄暴死前后,像马廖、马防兄弟这么亲近的重臣都不得入宫,甚至吃了闭门羹!
很显然,从维护宫廷制度的角度看,光武帝、明帝父子可谓是深谋远虑,心机足够缜密的了。
可是到了章帝即位后,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
出于马、窦、郭诸家外戚的信任,刘炟先后让这几家的子弟担任侍中,并且有宿卫宫中之权。
正是因为他的用人失察与频繁外出,终于给深不可测的内宫中酿成了一场骇人听闻的大乱。
窦宪集团的心腹干将——侍中郭举,就是这场桃色事件的男主角。
郭举的祖父郭况,是光武帝刘秀第一任的岳父。
虽说他原本也是皇亲国戚,但门庭已经衰落。
他之所以能当上侍中,全靠着他老子郭璜与窦宪的深厚关系。
郭璜的父亲是建武朝国舅、大鸿胪郭况。
郭璜如今是郭家的掌门人、昌阳侯,他本人是驸马,其妻是刘秀的四女——淯阳公主刘礼刘。
永平朝以来,郭璜一直位居特进之职,与信阳侯阴就、原鹿侯阴识齐名,望重朝野。
郭璜与窦宪私交极深,自从窦宪得势之后,郭璜就令其子郭举投靠到了他的门下。
由于窦宪的极力举荐,郭举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年纪,竟然爬上了侍中的高位,而且他与窦宪、窦笃一样,也获得了入宫宿卫之权。
窦皇后与郭举之间可能早有奸情。
据《后汉书·志第二十六·百官三》记载:“章帝元和中,侍中郭举与后宫通,拔佩刀惊上,举伏诛,侍中由是复出外。”
在章帝朝,能当上侍中者屈指可数,这个色胆包天,夜里在宫里留宿,后来居然胆敢持刀恐吓章帝的人是谁呢?
在当时,除了郭举之外,很难想象出,天下还有哪个人有这么大的胆子和深厚的背景!
另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永元)四年,封邓叠为穰侯。叠与其弟步兵校尉磊及母元,又宪女婿射声校尉郭举,……,皆相交结。元、举并出入禁中,举得幸太后,遂共图为杀害。”
这段记载清楚地表明,在章帝死后,已经成为太后的窦氏就公然把郭举召进了宫中,作为男宠,时常淫乱。
而且他们还串通起来,想要杀害年幼的和帝,篡夺汉室天下。
这些记载铁证如山,确凿无疑。
种种迹象表明,章帝的死,很可能与他发现了郭举与窦氏的奸情有关……
窦宪,陕西省咸阳人。东汉时期名将,大司空窦融曾孙。
因妹为章帝皇后,得任侍中、虎贲中郎将,宠贵日盛,至倚势强夺明帝女沁水公主园田。
和帝时,窦太后临朝,与弟窦笃、窦景、窦瓌并居要职,内执机密,外宣诰命。
曾遣客刺杀都乡侯刘畅,事发,自求击匈奴赎死。
永元元年,因南匈奴单于请兵北伐,遂任车骑将军,与执金吾耿秉率大军出塞,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今蒙古国达兰扎达加德西北),临私渠比鞮海,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