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汉朝四百余年 > 第陆部:帝国飘摇 第2章 清理门户

第陆部:帝国飘摇 第2章 清理门户

永元九年三月,西域长史王林击破车师后王并杀之。

同年八月,羌人侵犯陇西杀长史,刘肇派遣征西将军刘尚、越骑校尉赵世等平定羌乱。

永元十二年四月,日南郡象林县蛮夷二千余人寇掠百姓,燔烧官寺,郡县发兵讨击,斩其渠帅,余众乃降。

刘肇于永元十四年五月设置象林将兵长史,以防其患。

永元十三年八月,护羌校尉周鲔讨伐烧当羌,大破之。

十一月,鲜卑侵犯北平进入渔阳为渔阳太守击破。十二月,巫蛮叛乱,侵犯南郡,

永元十四年四月,刘肇派遣使者都督荆州兵迫降巫蛮。

永元时期武功赫赫,开疆拓土,四夷宾服。

汉章帝时,居巢侯刘般逝世,按规定应由长子刘恺袭爵,但为满足父亲的遗愿,他坚持让弟弟刘宪袭封,自己则逃往外地。

执政官上奏请示收回刘恺封国,章帝嘉其义,特许等待他。

而刘恺始终没有回来,十多年后,执政官又提起此事。

对此,侍中贾逵上书说:“孔子曾说'能以礼让,治理国家有什么难的呢?'

有司没有推究刘恺此举的乐善之心,而是以平常之法加以处理,这样做恐怕不能助长礼让的风气,成就宽弘的教化啊!

刘肇“深以为然,下诏说:“王法崇善,成人之美。“

于是不仅同意刘宪袭爵,而且征刘恺为郎。

刘肇十分体恤民众疾苦,多次诏令理冤狱,恤鳏寡,矜孤弱,薄赋敛,告诫上下官吏认真思考造成天灾人祸的自身原因。

而他也常常以此自责,如永元八年京城洛阳地区发生蝗灾,他下诏首先说:“蝗虫之异,殆不虚生,万方有罪,在予一人。“

忧民之心,殷殷可见。广东岭南地区出产龙眼、荔枝,为了满足朝廷需要,往往“十里一置,五里一候,昼夜传送“,经风历险,劳民伤财。

唐羌上书,请求停止,刘肇批示:“远国珍羞,本以荐奉宗庙,苟有伤害,岂爱民之本?其敕太官勿复受献!“

爱民之意,发自肺腑。

永元六年,永昌郡徼外敦忍乙王莫延遣使朝贡,献犀牛、大象。永元九年,永昌郡徼外蛮及掸国王雍由调遣使奉上该国珍宝,和帝赐金印紫绶,小君长皆加印绶、钱帛。

建初七年六月十八日,汉章帝废皇太子刘庆为清河王,改立刘肇为皇太子。

章和二年二月三十日,汉章帝去世,皇太子刘肇继位,即为汉和帝,尊嫡母窦皇后为皇太后,因刘肇年幼,由窦太后临朝称制。

窦太后把哥哥窦宪由虎贲中郎将提升为侍中,掌管朝廷机密,负责发布诰命;

让弟弟窦笃任虎贲中郎将,统领皇帝的侍卫;

弟弟窦景、窦环均任中常侍,负责传达诏令和统理文书。

这样,窦氏兄弟便都在皇帝周围的显要地位,从而掌握了国家政治的中枢。

窦太后将政权统于自己一人之手,独断专横,强予决策。

对于伐北匈奴,尚书、侍御史、骑都尉、议郎等等都极力上谏,鲁恭甚至指责窦太后“奈何以一人之计,弃万人之命”,群臣也没有挡住太后为袒护窦宪而出兵。

汉军在经过稽落山之战、伊吾之战、河云北之战、金微山之战四次战役后,重创北匈奴。

“北单于震慑,屏气蒙毡,遁走于乌孙之地,而漠北空矣。”

北匈奴单于不知所踪,其弟右谷蠡王於除鞬自立为北匈奴单于,在蒲类海“款塞乞降”。

蒲类海,毗邻东汉的伊吾。窦宪利用这一时机“遂复更立北虏,反其故庭,并恩两护”,群臣对于漠北匈奴是否应该如南单于故事,继续设立匈奴中郎将都护北单于;

还是让南单于吞并北单于,持有不同意见。

但由于窦宪奏请设立,窦太后不顾大多数人反对,同意奏请。

以耿夔、任尚二人为匈奴中郎将,助於除鞬单于返回漠北匈奴故地,东汉都护南匈奴、西域的同时兼任都护北匈奴。

窦太后还把大批窦氏家族子弟和亲朋故友,任为朝官或地方官,从而上下勾结,专权放纵,报复打击,为所欲为。

其弟弟窦景放纵奴仆胡作非为,甚至白天公然拦路抢劫,侮辱妇女,而“有司莫敢举奏”。

窦氏为维护专权,安插了大量党羽,因此朝廷上下多有附臣与亲信。

当初,刘肇在长安召见窦宪,朝臣甚至议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