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葬了邓骘。
在外戚与宦官的斗争中,宦官集团又一次得势。
汉安帝封江京为都乡侯,封李闰为雍乡侯。
汉安帝乳母王圣及其女儿伯荣更加受到宠爱,生活奢侈,贪污受贿,随便出入宫廷,干预政事,无恶不作。
伯荣有一次到汉甘陵去,沿途前呼后拥,郡县官员夹道迎送。
甚至有的郡守和王侯迎着伯荣的车子叩首行礼。
这时期官僚集团与宦官的矛盾日益尖锐,以杨震为代表的朝臣多次上疏要求汉安帝约束和惩戒飞扬跋扈的宦官,但汉安帝总是置之不理。
而被揭发的宦官们则乘机诬告,最终杨震被迫自杀。
就在内忧外患四起之时,皇宫中为争夺帝位继承权又开始了殊死的斗争。
汉安帝的阎皇后多年不育,永宁元年,汉安帝立宫人李氏所生之子刘保为太子。
李氏在此以前已被阎皇后鸩杀。
阎皇后怕太子即位以后会追究杀母之仇,处心积虑地要将刘保除去。
阎皇后与樊丰等宦官串通一气,先将太子乳母王男、厨监邴吉定成死罪,除去太子的羽翼,然后又向汉安帝进谗言,说刘保行为过恶,不宜处太子之位。
汉安帝宠爱阎皇后,于是有了废立之心。
太子的废立要经大臣们讨论,大将军耿宝秉承阎皇后意旨,力主废黜刘保。
太常桓焉、廷尉张皓则反驳说:“人生年未满十五,过恶尚未及身,望陛下为太子选德行高操的师傅,辅导以礼义,自然行为有方。“
只是汉安帝并不觉悟,竟废黜了刘保,另封他为济阴王。
延光二年,西部传求消息,北匈奴和车师联兵,进攻河西四郡。
大臣们都主张放弃西域,退回玉门关内。
只有从边疆回京城汇报情况的敦煌太守张当力排众议,廷尉陈忠也认为西域归属汉朝已久,轻易放弃就会失去人心,不如在敦煌置校尉,增加河西四郡的兵力以抵御匈奴的侵扰。
汉安帝采纳了张当、陈忠的意见,并派班超之子班勇为西域长史,率领500士兵出屯柳中城。
班勇到西域后,依靠河西四郡和西域属国的军事支援,击退匈奴,降服车师,使中原和西域的交通再次畅通。
边疆多事的同时,国内也灾害连年,人心浮动。
在汉安帝登基的那一年,就有18个郡国发生了地震,41个郡国发生了水灾,28个郡国受风暴和冰雹的袭击。
延光三年,京城和23个郡国发生了地震,36个郡国发了大水,下了冰雹,人民困苦不堪。
延光四年,汉安帝携同阎皇后和贵戚南下游玩,三月庚申,行抵宛城,忽然得病,身体时冷时热,病势沉重,只好下令回京。
三月时到达河南省叶县南,这时已呈弥留状态。
他想嘱咐后事,已经说不出话来,只能睁眼盯视着皇后,慢慢死于车中,终年三十二岁。
皇后不敢对外宣布安帝驾崩的消息,所在上食、问起居与往常一样。
庚午日回到宫中。辛未晚上才发丧。当年葬于恭陵,庙号恭宗,谥号孝安皇帝。
从光武中兴、明章之治再到永元之隆,东汉在经历几个明君以后,迅速走向衰落。
最最令人心痛的是,在公元106年,汉殇帝刘隆去世了,不到两岁,当了200多天皇帝。
大臣们连夜开会,要选出一个新皇帝。
说是开会,其实流程非常简单,因为当时的大权都在邓太后手里,太后和她哥哥商议,觉得汉章帝刘炟的孙子、清河孝王刘庆的儿子刘祜根红苗正,青春韶华(好控制,才13岁),所以刘祜当仁不让的被选为皇帝。
虽说当了皇帝,但是一个人掌握了权力怎么可能轻易交出来,所以实际上的权力还是掌握在邓太后手里。
这时候就引起了大臣的不满了,他们世受皇恩、领着老刘家发的工资,怎么甘心受制于邓太后兄妹,于是打算发动政变。
但是政变还没开始就结束了,因为消息走漏,邓太后先发制人,镇压了这场叛乱。
不过此后越来越多的人都加入这场“斗争”之中。
而此时的汉安帝正在“茁壮成长”,不知不觉已经年满26岁。
这时候一个叫杜根的人开始上奏,请求太后还政于皇帝。
根以安帝年长,宜亲政事,乃与同时郎上书直谏。太后大怒,收执根等,令盛以缣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