诩有将帅的韬略,于是任命他为武都太守。
数千羌军在陈仓的崤谷拦截虞诩。
虞诩得知后,立即下令部队停止前进,宣称:“我已上书请求援兵,等援兵到后,再动身出发。“
羌军听说以后,便分头前往邻县劫掠。
虞诩乘羌军兵力分散的机会,日夜兼程行进了一百余里。
他让官兵每人各作两个灶,以后每日增加一倍。
于是羌军不敢逼近。
有人问虞诩:“以前孙膑使用过减灶计,而您却增加灶的数量;兵法说每日行军不超过三十里,以保持体力,防备不测,而您如今却每天行军将近二百里,这是什么道理?“
虞诩说:敌军兵多,我军兵少,走慢了容易被追上,走快了对方便不能测知我军的底细。
敌军见我军的灶数日益增多,必定以为郡兵已来接应。
我军人数既多,行动又快,敌军必然不敢追赶。
孙膑有意向敌人示弱,我现在有意向敌人示强,这是由于形势不同的缘故。
虞诩到达郡府后,兵员不足三千人,而羌军有一万多人,围攻赤亭达数十日。
虞诩便向部队下令,不许使用强弩,只许暗中使用小弩。
羌人误认为汉军弓弩力量微弱,射不到自己,便集中兵力猛烈进攻。
于是虞诩命令每二十只强弩集中射一个敌人,射无不中。
羌军大为震恐,纷纷退下。
虞诩乘胜出城奋战,杀伤众多敌人。
次日,他集合全部军队,命令他们先从东门出城,再从北门入城,然后改换服装,往返多次。
羌人不知城中有多少汉军,于是更加惊恐不安。
虞诩估计羌军将要撤走,就秘密派遣五百余人在河道的浅水处设下埋伏,守住羌军的逃路。
羌军果然大举奔逃,汉军乘机突袭,大败羌军,杀敌擒虏数量极多,羌军从此溃败离散。
之后虞诩查看研究地形,修建了一百八十处营堡,并招回流亡的百姓,赈济贫民,开通水路运输。
虞诩刚到任时,谷价每石一千钱,盐价每石八千钱,仅存户口一万三千户。
等到他在任三年之后,米价每石八十钱,盐价每石四百钱,居民也增加到四万多户。
人人富足,家家丰裕,从此一郡平安。
后来因犯法被免官。
永建元年,虞诩接替陈禅担任司隶校尉。
他刚到任的数月内,就奏劾太傅冯石、太尉刘憙、中常侍程璜、陈秉、孟生、李闰等,百官都嫉恨他,称他非常苛刻。
三公又劾奏虞诩在盛夏拘捕无辜,是官府衙役的祸患。
虞诩上书申诉说:法禁是社会的堤防,刑罚是人的鞭策。
现在州推郡,郡推县,彼此推卸,百姓埋怨,以苟且容忍为贤,尽忠为愚。
臣所举发的,赃罪有的是,二府害怕臣上奏,就诬害臣。
臣将如史鱼一样死去,以尸谏劝啊。
汉顺帝看了他的奏章后,就将司空陶敦罢免。
当时中常侍张防滥用权势,收受贿赂。
虞诩依法追究,但奏章往往遭到扣压,不得上报。
虞诩愤慨之至,于是捆绑自己去见廷尉,上奏说:“从前孝安皇帝任用樊丰,扰乱正统,几乎亡国。如今张防又玩弄权势,国家又将遭受祸乱,臣不能与张防一起,所以自己捆绑前来,不要让臣走杨震的路。“
奏章上达后,张防在顺帝面前流泪为自己申诉,虞诩因罪被罚去左校服役。
张防非要将他害死,在两天之内,就四次传讯他。
狱吏都劝虞诩自杀,虞诩说:“宁愿被处死,让天下人都知道。“
宦官孙程、张贤等知道虞诩因此获罪,就相继上奏请求顺帝接见他们。
孙程说:“皇上开始与臣等相处时,常常痛恨奸臣,知道奸臣害国。如今做了皇帝,自己又这样做起来,怎么与先帝区别呢?司隶校尉虞诩为您尽忠,被拘系,中常侍张防赃罪确凿,反而陷害忠良。现今客星守羽林,占卜说宫中有奸臣。您应该赶快收捕张防送狱,以防天变。下诏释放虞诩,归还他的印绶。“
这时,张防站在顺帝身后,孙程怒斥张防道:“奸臣张防,为什么还不下殿!“
张防不得已,跑入东厢。孙程说:陛下赶快收捕张防,不要让他向阿母求情。“
顺帝就此事询问诸位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