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桓帝采取了更大的举动,发动“党锢”事件,镇压打击宦官的直臣。
当时,河南方城人李膺,是反对宦官集团斗争的领袖。
他任河南尹时,因打击阉党而被下狱,司隶校尉应奉上书为他求情,又被赦免,后来即任司隶校尉。
宦官张让的弟弟任野王令,贪残无道,杀死一位孕妇,畏罪躲在张让家中。
李膺知道后,即率吏卒到张让家搜出处死。
凶此,很多宦官都害怕李膺,休假时不敢走出宫门。
李膺敢于打击当权的宦官,名声越来越高,士大夫能得到他的接待,被认为是极大的荣誉,称之为“登龙门”,他与太尉陈蕃、南阳太守王畅都受到士大夫阶层的敬重。
以李膺为首的反宦官斗争激怒了当权的宦官集团。
张让少年时在宫廷中做事,汉桓帝时任小黄门。
赵忠因为参加诛杀梁冀功封都乡侯。
延熹八年,黜为关内侯,食本县租千斛。
汉灵帝时张让、赵忠一起升为中常侍,封为列侯。
与曹节、王甫等人内外一气。
曹节死后,赵忠兼任大长秋。
张让有监奴主管家务,勾结权贵,收受贿赂,威名很大。
扶风人孟佗,家产富足,同张让的监奴结为朋友,竭自己所有送给监奴,没有剩下一点自己所爱的东西。
监奴感激他,问孟佗:“您有什么要求呢?我都能为您办啊。“
孟佗说“:我只希望你们为我一拜而已。“
当时请求见张让的宾客,经常在门口停着数百上千辆车子。
孟佗那时也去见张让,因为后到,不能进去,监奴就率领各奴仆在路上迎拜孟佗,并且共同抬着他的车子进门。
宾客们大为惊奇,认为孟佗和张让很相好,都争着用珍宝奇玩贿赂他。
孟佗分一些给张让,张让大喜,让孟佗当了凉州刺史。
这时,张让、赵忠及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十二人,都任中常侍,封侯贵宠,父子兄弟分布州郡当官,贪污残暴,是百姓的祸害。
光和七年,黄巾起义爆发,民变四起,郎中中山张钧上书说:我想张角所以能够兴兵作乱,成千上万的人愿意跟着他,其根源都在十常侍,把他们的父兄、子弟、亲戚、宾客放到各州郡,独占财利,侵夺百姓,百姓的冤屈无处申诉,所以图谋不轨,聚积成为盗贼。
应该杀了十常侍,把他们的脑袋悬挂南郊,以此向老百姓请罪。
再派使者布告天下,这样可以不须用兵,而大寇自会消散。
汉灵帝把张钧的奏章给张让等人看,他们都脱掉帽子、靴子叩头请罪,乞求让自己去洛阳监狱,并且拿出家财以助军费。
汉灵帝诏令他们都戴上帽子,穿起靴子,和以前一样工作。
汉灵帝发怒对张钧说:“你真是一个疯子啊!十常侍中硬没有一个好的吗?“
张钧又上书,还是和上次的奏章一样。
但总是被扣压不上报。汉灵帝下诏廷尉、侍御史调查搞张角太平道的人,御史秉承张让等人的意旨,诬告张钧学黄巾道,把他逮捕,拷打他,死在狱中。
而张让等人却与张角勾结往来。
后来中常侍封谞、徐奉与黄巾勾结的事败露被杀,汉灵帝因此发怒责问张让等人说“:你们常说党人图谋不轨,下令禁锢,有的还被杀掉,现在党人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你们反与张角私通,这可杀不可杀?“
张让等都叩头说:“这是前中常侍王甫、侯览干的。“
汉灵帝就没有追究了。
中平二年,南宫遭火灾。张让、赵忠等人劝汉灵帝下令收天下田地税每亩十钱,用来修建宫室。
征调太原、河东、狄道各郡的木材和有花纹的石头,每当州郡把这些东西送到京师,黄门常侍总是下令谴责呵斥那些运送木石不合格的人,并且强行折价,贱价收买,十分的只给一分的价钱,又把它卖给宦官,宦官又不马上接受,木材因而堆积腐朽,宫室连年修不成。
刺史、太守又私自增加征调的数量,百姓呼号叹息,苦不堪言。
凡是汉灵帝征求的东西,都派西园中的骑士秘密带着皇帝的命令,号称“中使“,恐吓州郡,多受贿赂。
刺史、二千石及茂才、孝廉的提拔任用,都责令出助军需和修宫室钱,大郡到二三千万,其余各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