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汉朝四百余年 > 第柒部:大结局 第24章 政客

第柒部:大结局 第24章 政客

绍又派使者引诱招降豫州各郡,各郡大都听从他的调遣。

只有阳安郡不为所动,但都尉李通又急于向老百姓征收税款。

赵俨面见李通说:“今天下动荡不安,各郡先后反叛,有心归附朝廷的地方再征收户税绵绢,恐怕会引起民怨。况且远近都有忧患,这些都不能忽视呀。”

李通说:“袁绍和大将军曹操相持不下,军情紧急,左右郡县又纷纷背叛。假如我们再不征收户税绵绢运往朝廷,那些爱探听消息的人一定会说我们是见风使舵,别有企图。”

赵俨说:“事情也正如您考虑的那样,然而还是应当权衡利弊,暂缓征税,我愿帮您解决这个难题。”

于是,就给荀彧去信说:现在阳安郡应该把征收的绵绢送往朝廷,但是道艰路险,必招致敌寇的袭扰,眼下百姓穷困,周围邻近的郡县一同反叛,我们阳安郡也面临倾覆,易如反掌。

这可是关系一方安危存亡的紧要关头啊。

况且本郡百姓执守忠节,虽处险境依然不生二心,对微小的善事也一定要有所奖赏,那么心怀忠心的人就会再接再厉,肝脑涂地。

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一定要藏富于民安抚于民。

我们觉得朝廷应该怜惜抚慰本郡的百姓,将已经收的绵绢全部退还给他们。

荀彧答说:“我即刻将此事上报曹操,公文下发你郡。将绵绢全数退还百姓。”

阳安郡的吏民听到这个消息,上上下下,欢天喜地,人心安定,更是执守忠节。

以后赵俨入朝任司空掾属主簿。

而后赵俨又协助李通率领阳安郡军民,平息了流窜于淮河与汝河之间的流寇,使阳安成为屏护许昌的坚固堡垒,免去了曹操同袁绍决战的后顾之忧。

调和诸将当时张辽、乐进和于禁分别屯驻于长社、阳翟和颍阴,他们彼此之间由于功高位显而互不服气,多次共事都不愿互相协助。

曹操就任命赵俨为参军,参与张辽、乐进、于禁三军军事。

赵俨运用规劝、疏导的方法消除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终于使三位大将消除积怨,保证了军队的团结。

因赵俨治军有方,从此经常被任命为都督护军,统率协调曹操的高级将领出外征伐。

公元208年,曹操征讨荆州,派赵俨兼任章陵太守,并提升他为都督护军,监领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路人马。

后又担任丞相主簿,调任扶风太守。

公元211年,曹操击破关中十一路联军后,把原来在韩遂、马超手下当兵的五千多人,交给平难将军殷署等人统领,任命赵俨为关中护军,统率各军。

其间羌兵多有侵扰,赵俨率殷署等一直追到新平,大破羌人。

有个被招募来屯田的外地农民吕并自称将军,聚集党羽抢占了陈仓,赵俨又率领殷署等对他们发起进攻,贼寇被消灭了。

当时,朝廷下书传令给赵俨,命他派一千二百名士兵前往汉中协助驻守,赵俨便让殷署负责监督护送。

被选中的士兵不忍和自己的妻子老小分离,个个愁容满面。

殷署带兵出发刚走了一天,赵俨担心士兵有变,就亲自追到斜谷口,挨个慰劳士兵,又再三叮嘱告诫殷署,然后才返回,借宿雍州刺史张既的家里。

殷署带兵又往前走了四十里,士兵果然叛乱,殷署一时间也不知去向,吉凶未卜。

而跟随赵俨一起来的一百五十名步兵、骑兵,又都和叛乱士兵同在一个军营里共过事,有的还是姻亲。

得知消息后,个个惊慌失措,披上铠甲,拿起兵器,一时间乱哄哄的。

赵俨打算追上去平定叛乱,但张既等认为:“如今本营士兵也不安稳,你一个人去无济于事,还是探听一下消息再说。”

赵俨说:“我虽然也怀疑本营的士兵和叛乱者同谋,一听说出发的士兵叛乱,也会跟着叛乱。可还有些士兵不愿叛乱却又举棋不定,应该趁他们犹豫之时,赶快去安抚。况且作为主帅,既然不能平定叛乱,就是身受祸难,也是命该如此呀!”

于是,毅然前往。

走了三十里后,赵俨让士兵放马休息,然后招集所有随从,向他们论说成败,晓以利害,诚恳地安慰鼓励他们。

士兵们异口同声、慷慨激昂地说:“生死都愿跟随护军,决无二心!”

赵俨带兵继续前进,来到先行的各营,让主将各自召集检束部属,将聚集叛乱的八百余人,分散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