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的麻子,不像是三品的大官,倒像个乡间土财主。
赵榛心中还有打算,暂时顾不上身旁的秦桧,接着奏道:“陛下,臣第一次出使敌军,又事出仓促,诸多事项恐怕准备不足。为防备不测,恳请陛下下诏,令沿途官员悉数听从臣调遣,以供奉给养,调派人手。”
赵桓一愣,未料到赵榛会主动提出要求,沉吟片刻,盯着赵榛看了一眼,又环顾殿下的群臣一圈:“准奏。”
官家出口成宪。
他一招手,随身内侍邵成章会意,立即呈上来一卷黄绸,摊在龙案上。
赵桓信手写道:“敕曰,信王榛奉旨出使,沿途官员悉听从差遣。不得有违,钦此!”
按理说,大宋皇帝下发的旨意,当由宰相与官家共同用印,但此时赵桓既不和阶下的何栗商量,也不用皇帝之宝,写好后信手交给邵成章,由他转交赵榛。
赵榛管不了那么多,心道管他三七二十一,有总比没有强,拿在手里再说了。
于是高举双手,接过敕命,三呼万岁。
赵桓微微一笑,满意地点头道:“信王、秦爱卿这就去准备。事不宜迟,朕看过了,三天后的十一月初五是黄道吉日,宜出行。便定在那天出使金营。嗯!这番出使,不要大张声势,百官也不要相送,以免百姓们不明就里,凭空多出事来。”
说完,也不与殿下大臣商议,直接道:“今天便如此罢。如有不期事宜,可报于何相公酌定。”
殿下赵榛、何栗、秦桧等人自是领命。
邵成章深知赵桓的心意,一挥拂尘,高声道:“退朝!”
赵桓早自顾自从龙椅上站起来,旁若无人地向内廷走去。
邵成章搀扶不及,赶紧弓着身子,跟在他屁股后面。
殿下大臣们纷纷松了口气,紧绷的神经刚有些松弛,邵成章忽又从宫帐后闪了出来:“陛下有旨,着何相公、孙同知、成忠郎陪侍御膳,三位随咱家入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