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汴夏 > 第三十一章 西去宣抚营(三)

第三十一章 西去宣抚营(三)

王云似乎深知秦桧的为人,并不与他计较,不过听秦桧话里话外提到累及信王,赶紧起身向赵榛称罪。

金人此次南侵玩的是边打边谈的把戏,宋金交战以来并未隔绝和议,康王赵构之所以出使金营,原因在于王云从金营派人回来传话,道金人要求亲王前来立誓,赵桓便派赵构前去。哪里料到赵构行至半道,发现金人态度暧昧,怕被金人扣押故私自折返回来,这也造就了赵榛出城的契机。

赵榛心道,若非你让康王出使,自己哪里有机会出城?如此来说,此番离京机缘的源头在王云,于是笑着看了看王云,抬手让他坐下。

王云放下心来,态度更加恭谨,坐下后专门留了半个屁股欠在外面。

赵榛知道他不过是做做样子的,心中笑了笑,并不当真,不过听王云似乎还有后话,好奇地问起来:“王大人,你说金人上次提出和谈是假的,言下之意……此次和谈是真的?”

“殿下,金人上次提和谈确实没有诚意,不过这次金人欲与我朝和谈乃是真和谈,下官星夜走遍金军东西路军,可以确信金人今次和谈是真心实意的。”

赵榛追着问道:“王大人如何得出结论?”

“嗯……”王云有些迟疑,似乎说不出口,不过他见赵榛洗耳恭听的样子,索性牙一咬心一横,把此次密谈的结果抖落出来:“今次和谈,宗望、宗翰二元帅毫不讳言南下意图,在议割三镇之地,只要我朝按约将三镇之地交付金国,二位元帅立时班师回国,南北两朝自此息兵罢战,永结和平协定,世代交好往来。”

王云心头顾虑的是密谈结果在禀报赵桓之前不能向外人道来,但此时他暗想今日抵京后便上奏密谈结果,传入信王几个人的耳朵中不过是旦夕之间的事,倒不怕秦桧参奏。况且现在说给他们听未必是坏事,王云自有盘算。

赵榛不管王云此时在做什么打算,听到三镇之地,心头一紧。

三镇之地与金人南侵紧密相关,之所以这么说,还得回溯到年初第一次汴京保卫战。

年初金人第一次南侵,围困汴京,兵凶战危时赵桓为求金人退兵不惜割地赔款,同意将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州)、河间(今河北河间)三镇之地割让给金国。

此三镇之地乃河东、河北南下中原的必经要地。

金人若得此三镇,战略纵深将直接突破幽云一线,抵达晋赵大地。据此金人铁蹄到黄河北岸可朝发夕至,河南、山东之地将彻底笼罩在金人魔爪之下。就好比钢刀直接抵在北宋的心腹之上,金人可以随时开膛破肚。

当时割让三镇之地消息传开,直接导致汴京士民暴动,纷纷要求复用李纲,最终赵桓不得已重新启用李纲,触发了第一次汴京保卫战。后来汴京保卫胜利完成,于是割让三镇之地又不了了之。

孰料危机解除后李纲再遭罢黜,粘罕、斡离不又蠢蠢欲动,于是以宋朝背信毁约、拒不割让三镇为借口发动了此次侵略战争。

按照本来的历史,再过十来日,金军将再次兵临汴京城下,这次保卫战可谓之第二次汴京保卫战,结果不言而喻。汴京陷落,北宋灭亡。

赵榛熟悉这段历史,但不清楚与金人和谈有何关系,只好耐住性子继续问道:“割让三镇之地本来就是金人的借口,怎么可以判断出其意欲真和谈?”

“唔!殿下有所不知,外交一事虚虚实实,虚实相交,虚则实之、实则虚之。金人南下,所为者土地、钱帛这些实利也。前番和谈,金国两位元帅只要五辂之乘、要尊位,实乃国之虚名也,故金人意在避实就虚,怎么会是真和谈呢?此次和谈,二元帅指明了要交割三镇之地,正合其追求实利之本意,所以下官认为只要答应了金国二元帅的要求,和谈指日可待,水到渠成,故可谓真和谈……”

赵榛听了哑然失笑。

王云看似恭谨谦逊、彬彬有礼,实则又是个草包,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与满朝无能的大臣一样不过一丘之貉。

他这番推论犯了古代文人一个通病,即自设前提、循环论证,论证的结论已经在前提中设置好了,不过是形式上看似合理的逻辑自洽,但经不起推敲反驳,通俗地说就是玩弄文字,作文字游戏,纯粹属于假把戏!

他这番话,什么虚虚实实、避实就虚说了一大通,只是夸夸其谈,弯弯绕绕没有一样在点子上,更谈不上施行。

这些人言必称圣人经典,行必谈祖宗法度,服膺典籍惯例,拒绝实务,无异于闭门造车,所得之物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不经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