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第一辆客货两用小车就这样被倒饬出来了。
车子修好后,沈卓第一件事就是到刘峰那里开介绍信。
有了盖了公章的介绍信,就可以四乡八村,畅行无阻。
出于对沈卓的信任,刘峰直接给沈卓出具了一本空白介绍信,需要采购什么的时候自行填写明目就行。
这倒方便了沈卓,因为介绍信是有期限的,过了期限就是废纸一张。
有了这本空白介绍信,沈卓直接省去了每次找刘峰重开的麻烦,这也使得自己的鱼目混珠计划更加安全。
拿着介绍信,开着翻新的嘎斯69,沈卓第一个目标就是金台乡。
这是沈卓在地图上早已经踅摸好的地方,
金台乡离市区较远,这就导致了出什么问题不容易核实,
另外金台乡和周围五个乡接壤,三不管地方很多,这些漏洞无形中也就给了沈卓钻空子的机会。
就这种全是沟沟辙辙的路况,0.9也只能嘎斯69这种高底盘又皮实的车才能跑,要是换成后世的日系车,不出一公里就得趴窝。
二十公里的路,沈卓足足颠簸了一个小时才开到,屁股颠的生疼不说,还有两次差点开到沟里去。
怪不得听南易说这种地方除了出人命案,一般的案子公安都不愿意来,如果不是为了赚钱沈卓也不愿意来,来一趟能要半条命。
现在禁止人员流动,到哪都得凭介绍信,一路上沈卓碰到过两次查身份的,全凭着介绍信平安通行。
工农工农,开玩笑,现在工人阶级可是排在第一位,沈卓的介绍信上可是明明白白写着为工人阶级采购食材,除非脑子有病才敢刁难。
第123章第一次交易
用了一下午的时间,沈卓把金台乡各个大队转了一遍,情况也摸的差不多了。
金台乡一共有十二个大队,十四口鱼塘,每个鱼塘产鱼量都在三千斤以上。
这个年代,不允许有市场交易,个人交易直接被定为投机倒扒罪,
但是如果有公家介绍信,将会好的多,许多事只要不撞到枪口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毕竟公对公,又不是中饱私囊。
至于收购价钱上,这些大队之间好像达成了某种协议,都压的很低,草鱼和鲤鱼都是两毛二一斤,也就是说,沈卓一斤鱼只赚三分钱。
但是沈卓却不在乎这些,因为他压根也没想从这里进货,自己系统池塘里有的是,他只不过要给自己找个合理供货的渠道罢了,
不然以后一旦问起,自己如果连金台乡的情况都不了解,那就出娄子了。
28新开的西城副食市场每天鱼类需求量在八百斤左右,这点沈卓完全可以满足供应。
八百斤鱼,两毛五一斤,那就是二百块钱。
一个月就是六千。
鱼塘里的鱼每八天成熟一批,按照鱼塘最大养殖量和鱼籽鱼苗的成熟速度,每成熟一批可收获七千斤左右,绝对够供应西城副食市场。
每个月将近三万斤的产鱼量已经是鱼塘的极限,到目前沈卓没看出鱼塘有升级的可能。
也就是说,自己每个月卖鱼能收入七千五百块钱。
这笔钱在普通人看来是一辈子赚不来的天文数字,但沈卓感觉还是太慢了。
一年还不到十万!
即便加上养鸡养鸭卖蔬菜,一年二十万块钱也是到头了。
留给自己的时间只有两年多,这个速度还是太慢!
看来系统只能给自己提供第一桶金的资本,想指望它发家致富是不可能了,必须得想办法拓展别的生意。
沈卓回到厂里已将近七点钟,他发现宿舍的灯亮着。
推门一看,丁秋楠正蹲在地上用电炉炒菜,桌子上放着已经加热的馒头和一盘炒好的青菜。
丁秋楠围着围裙,头发扎在后面,手里拿着锅铲,锅里冒着热气..烟火气息扑面而来。
沈卓推门的声音惊动了丁秋楠,转头看是沈卓,笑着说道:“回来啦,你先洗手洗脸,菜马上就好了。”
“好,小心别烫着。”沈卓叮嘱了丁秋楠一声,拿着毛巾走了出去。
一个素炒油菜,一个尖椒炒肉丝,四个白面馒头。
在后世非常简单的一顿饭,但是在这个年代却是美味佳肴。
“快尝尝,怎么样?”把筷子递给沈卓,丁秋楠期待中带着些许紧张。
“好,我尝尝我媳妇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