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当沈卓开车往207所去的时候,关海山家里,韩春明带来了一个和他岁数差不多的年轻人。
年轻人叫陈易,是韩春明在永利面包厂的同事,韩春明在面包厂上班的时候,两人关系不错。
昨天,陈易请韩春明到家里喝酒,席间听说韩春明会鉴宝,借着酒意把自己祖传的宝贝拿了出来。
陈易拿出的是一枚桃型的金锭,颜色稍微有点发暗,韩春明也没见过,但他觉得应该是好东西,就掇陈易今天拿着东西让自己师傅关海山过一下眼。
于是陈易就跟着韩春明来了。
“行吧,既然来了,拿出来我搂一眼。”院子里,关海山放下紫砂壶,淡声说道。
“好嘞老爷子,您稍等。”说着,陈易从随身背的包里拿出一个包纸团,打开包纸,是一个桃型金锭。
“桃、桃金?”当关海山看到金锭时,眼睛一下子睁得老大,由于激动,连说话都有些结巴,差点把手里跟了自己半辈子的紫砂壶给扔了。
还没等陈易反应过来,关海山一把从他手里抢过金锭,对韩春明急声说道:“快,小子,去拿放大镜。”
“好嘞师傅。”韩春明拔腿就往屋里跑,不大工夫便取来了放大镜。
关海山接过放大镜,对着手里的金锭看了起来。
桃金?甭说,还真形象,看老爷子这表情,这玩意不会真是古董吧?
想到这,陈易也跟着激动起来,他姥姥在医院住院,家里正急着用钱呢。
“是桃金!”
“没错,真的是桃金!”
“天哪,我终于见到桃金了!”
关海山激动的盯着手里的金锭,嘴里不停自言自语。
足足用了两三分钟时间,关海山才把放大镜放下来,冲着陈易一脸渴望的问道:“小伙子,你这桃金,卖吗?”
“不是,老爷子,什么叫桃金啊?您能不能先给我讲一下这里面的典故?”陈易问道,他现在对这桃金很好奇,看关海山刚才的神情,这金锭应该大有来历。
然后,关海山开始讲起来:“四百年前,大明国静娴皇太后过寿.”
关海山讲的是一段秘史,至少这段历史他在历史书上没学过,
当时正是大旱之年,国库空虚、民不聊生,静娴皇太后把自己的金饰都拿出去换钱赈灾了,而外臣非但不思民苦、不为国分忧,反而绞尽脑汁溜须拍马,
静娴皇太后一怒之下把外臣贬为九品,命亲信官吏拿着这些贺寿金桃买粮赈灾。
后来传说官吏私自把金桃扣下了一部分作为了传家宝,但由于史书不详,金桃只在一百年前出现过一次,再往后也就没有了后文,没想到今天竟然面世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
听关海山讲完,韩春明和陈易终于明白了金桃的来历。
“老爷子,这金桃我卖的话,您准备出什么价?”陈易问道。
他是真的需要钱,为了给把自己带大的姥姥看病,陈易想遍了所有的办法。
关海山想了想,说道:“如果按金价算,这只金桃最多也就两干块钱,但是这只金桃有文物价值,你和春明是朋友,这样,老头子也不赚你便宜,这只金桃我给你一万,转给我,怎么样?”
咝!陈易暗吸了一口凉气,他没想到这金桃竟然这么值钱。按照他的估计,一两千块钱也就到头了,谁知关海山出手就是一万。
更令陈易惊讶的还在后面,盯着桌子上的金桃,关海山面带遗憾的说道:“其实这金桃是四个一套的,如果集齐一套,价值会更高!”
说到这,关海山自嘲的摇摇头:“唉,只是说说罢了,找到这一只已不容易,再想一套,真是有点贪得无厌了。”
“如果我有一套,老爷子能出多少钱?”陈易激动的问道,他家里的桃金的确有四只,今天只带来了一只。
“什、什么?”
关海山身子一抖,急声问道:“你、你真的有一套金桃?”
第256章大展宏图
“老爷子,不瞒您,我家里的确是有一套四只金桃,分别是福?寿喜,不知道您多少价能收?”陈易小心翼翼的问道。
“6万,如果你真有一套,我愿意出六万!”关海山激动的说道。
六万?陈易激动得心脏病差点发作,颤声说道:“老爷子,您看这样行不行,我回去和家人商量一下,回头答复,您看怎么样?”
“这样啊。”关海山有点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