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从校园走向深空 > 第84章 我叫谭菲

第84章 我叫谭菲

距离智人1号的上市已经过去了整整1个月,这一个月,智人一号的出货量达到了10万台,当然这样的数量不是真实的需求量,原因在于工厂的产能就是如此,而预定数量已经超过了惊人的400万台。

而这样的销售额几乎和王汝豪此次股份交易的数目相差无几。

是的,王汝豪出售了自身45%的股份,目前手里面只保留了45%的股份份额,每1%作价200亿,这个价格一点都不高,按照这样的价格估计,章鱼仿生的市值才2万亿,远远不止世界上的一些其他的大公司,不过此次股份交易确实在世界都算的上排名在前的交易了。

每台智人1号的定价为20万元,对于其制造成本的4万元,除去附加成本,其利润足足有10万以上,平均每出售一台,便有10万元的利润。

而王汝豪则是提前2年的时间预支了这部分利润。

股份交易的款是一笔天文数字,哪怕是经过缴纳各种税费后,到手的数字达到了5000亿,这已经使王汝豪稳坐首富的宝座,当然这个仅限是国内,而能拥有这么多的现金,怕也是蝎子粑粑独一份了。

拥有了无与伦比的资金量,王汝豪在玄宇航天上大规模撒钱,一口气开了很多项目。

说起玄宇航天,王汝豪目前的精力都放到了它的上面。

去年年底,后羿发动机的研制成功给了众人无以伦比的信心,要知道,火箭的核心就是其发动机,没有好的发动机,想要发射火箭无异于痴人说梦。

王汝豪的后羿发动机,谈不上是推力最大的,说是中游的水平大多是可以勉强,目前可以以捆绑火箭的形式来实现多推力的火箭。

而这样的方案恰恰是目前航天业最流行的方案。

像是以往追求单大推力发动机的巨型火箭,其实是性价比不高的。

火箭的制造离不开全产业链的支持,相比于国外,国内的生产才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远远没有领先于国外,还处于在紧紧追赶的阶段,而对于火箭来说,恰恰是高新技术的产业。

很多好的方案设计,无奈于材料和生产工艺,或是加工设备等,都没能拿出来就直接胎死腹中了。

更别提验证了,光靠设计仅是纸上谈兵,制造出来才能真刀真枪的得出实际的效果。

王汝豪也是基于这一点的考虑,从现在开始进行基础性的研发。

其包括了很多方面,材料,生产加工设备,技术研发等。

一切都是以打造自有航天全产业链的目标进行的,这是一个宏大的目标,想要航天火箭的自给自足,可不是简单说说就能达到的。

除了其他项目,航天本身的研制已经进入了第二阶段,火箭机体的设计,以及火箭飞控系统的研发。

基于火箭机体的制造,王汝豪的工厂是没有办法制造的,不说技术上的问题,单说制造设备目前就没有。

好在火箭发动机的制造是可以自己生产的,这也是王汝豪一开始就定下的项目,那个时候,王汝豪的资金量远没有现在充沛,保证核心能够自己生产就很勉强,光是设备制造的投入就花费了不少。

火箭的箭体,王汝豪是交给上下游的产业链来提供的,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目前,火箭的方案已经确定下来,通过软件的模拟,目前采用一、二级火箭发射的模式,外挂2个火箭助推器,其实就相当于3个一级火箭捆绑在一起。

每个一级火箭有4台发动机,每台发动机可以提供40吨的推力,合在一起可以拥有480吨的推力。

而火箭的起飞重量设计为350吨,其运载能力受限于加工材料和工艺的种种因素,勉强可以将5吨的物体送入到地球的近地轨道上。

除了机体外,火箭的飞控系统同时也在研发中,这部分系统,王汝豪尤为的关注,虽说火箭发射的系统可能对计算量的要求不高,比如在上世纪80、90年代,计算机还没有得到高速发展,火箭依旧可以发射,可王汝豪更想要的是能拥有多处理模块,高效稳定的系统。

要知道,火箭发射的失败机率是很大的,大部分归咎于机体在制造或安装时候产生了缺憾或是故障,而导致火箭飞控系统出现误判,导致火箭偏离解体或者是爆炸。

所以系统的对突发错误的纠正问题要尤为的强,王汝豪在设计规划时候,更希望系统作为可以独立‘思考’的系统,不仅仅是通过传感器或者是应对的程序来完成控制发射,更希望是可以联动和分析整合所有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