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轩辕拿出藏在怀里的锦盒,打开锦盒后,他依次拿出六枚国玺,摆在王传龄面前:
“太傅,您见多识广,有没有觉得这国玺有什么不对头吗?”
王传龄看了康轩辕一眼,恍然大笑道:
“难怪先皇生前和老臣闲聊时,总是夸奖仲王大智若愚,心思缜密,看来先皇还真是慧眼识人。
不错,皇家玉玺一般都是七枚,除了日常应用的普通白玉国玺,还有一枚和氏璧的传国玉玺。据说最早是从秦始皇帝传下来的,上面刻有‘皇权天授,正统合法’四个大字,作为正统皇帝的证凭,代代相传。咱们的太祖皇帝就是凭此玺征服了原来西北地盘上的各诸侯小国,建立了统一的大周政权。后来先皇登基,这块传国玉玺又传到了他的手里。
刚才你对众人出示锦盒时,我就发现其中少了那块传国玉玺,不过为了减少一些别有用心者对此事的关注,我故意没说。所以现在,你是不是想和我说传国玉玺消失的事情?”
康轩辕一脸严肃,回答道:
“太傅,此事好像还不仅仅是传国玉玺的事,你看,”
说着,他从锦盒底部拿出那些缠绕国玺的锦缎,锦缎下面竟然露出一个小巧玲珑的红色荷包来。荷包是江南样式,方形束口,正面绣着一只金色的麒麟,背面则是象征长命百岁的花鸟。那刺绣针法细腻,布图巧妙,画面逼真,配色和谐,一看就是苏绣的典范。但奇怪的是,荷包肚子里并没有填充香料或艾草,捏上去瘪瘪的,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
康轩辕打开荷包束口的彩带,用两个手指从里面小心夹出一张纸条来,纸条已经发黄,上面有用楷书写的几个大字,可能年代久了,字迹有点模糊,仔细辨认,还可以看出是“传国玉玺,漠北城沃野镇,宇文暮虹”几个莫名其妙的大字。康轩辕把纸条递给王传龄,然后把锦盒翻了个底朝天,结果锦盒空了,再也没有找出其他东西。
王传龄拿着纸条,把眉头皱成了一个疙瘩:传国玉玺的消失已经让他疑惑不解,红色荷包的出现,更是让他如坠云里雾里,完全没有头绪了。
康轩辕几个人看着王传龄苦思冥想,也不敢再插嘴追问。大家都默默地等待着,把揭开谜底的希望寄托在王太傅身上,谁让他是当朝集大学问者呢。
“传国玉玺······漠北城······沃野镇······宇文暮虹······玉玺,沃野镇,宇文暮虹······”
王传龄嘴里反复念叨着这几个词语,在养心殿里踱来踱去,晃得康轩辕几个人也心底忐忑不安。
突然,王传龄像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仲王,我好像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这一切都是先皇的良苦用心哪!”
这句话当即就把熬了一夜昏昏欲睡的其他三人惊醒了。
康轩辕惊喜到有点结巴:
“王太傅,你,你快讲讲,这,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王传龄大概也被自己的发现兴奋到手足无措,眼睛睁得又大又圆,完全丢掉了平时不苟言笑的官本位形象:
“诸位,要想解释清楚这一切,我得首先从十二年前讲起。”
王传龄此时就像个打了鸡血的江湖说书人,只差手里再拿块惊堂木来烘托气氛了。而康轩辕三个人皆不约而同伸长了脖子,支棱起耳朵,唯恐听漏了一个字:
“仲王应该还记得,大周十六年时,先皇太子因为随幽王出去打猎,结果不明不白坠下悬崖殒命;
当年年底,皇后又诞下一个孩子,皇上宣文说是公主,并赐号‘落霞’,以示这个孩子是黄昏出生的。至于孩子大名,先皇则没有昭示。
奇怪的是,这个孩子出生以后,不知何故,日夜啼哭不止,据说太医院对此也没有办法。这孩子自出生就没有见过外人,一直被皇后独自在后宫抚养。
到孩子三岁的时候,宫外来了一位带发修行的紫衣女尼,自称可以治愈公主啼哭的毛病,于是被先皇请进了后宫。
这紫衣女尼一见孩子,就露出惊骇之色,说小公主乃观音菩萨莲花座前的散财童女,因皇后常年在后宫观音殿供养菩萨,菩萨感动于皇后的诚心,特的让散财童女转世投胎成公主,来陪皇后一程。可是公主出生时的时辰不好,命太硬,克六亲,伤父母,十六岁之前要远离父母膝下,否则难以成人。破解的唯一办法就是让公主随女尼带发修行,等公主满十六岁成人以后,紫衣女尼会亲自把公主送回皇宫来和父母团圆。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