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深处泛起了无数层复杂的波澜,像是正在接受某种道德的审判——这也是最无情的审判。
“我的这苦命哦,迟早要被你们两个“冤枉鬼”拖累死呢!”
母亲开始了她的数落,像某种特定的仪式。
一次就要拿走这么多钱,她怎么能平静呢?她怎么能忍受这两个“吃闲饭”的冤枉鬼往出花家里的钱呢?
“人家的娃都开始打工给家里挣钱了,你们倒好,这么大岁数了,一分挣不来,还要往出花!非要上学念书,我看你们能念出个啥……”
母亲嘴里依旧在不停地唠叨着,语言已经逐渐由埋怨变成了咒骂。周围的空气似乎也像是凝结了一层秋天的寒霜一样,变得更加冷了,而此时,太阳温暖的晨光,则显得那般微弱无力。
母亲在院子里踱来踱去一阵喋喋不休之后,心里的怨气好像出了不少,只不过,她脸上厌恶和生气的表情还是没有变化。
可此时,姐弟两脆弱的心里已经像无数刀割一般,痛苦极了。
看着骂骂咧咧的母亲,小璐微微侧过脸,一滴辛酸的眼泪无声地滑落了下来……
他们两个依旧僵站在原地,觉得自己的腿犹如绑着石板一样动弹不得了。
把两个娃骂了一顿之后,母亲这才想起自己还要下地去干活,因为这时节正好是庄稼收获的农忙季节,别人都已经陆陆续续下地了,自己却还没动身,这让她更加气大。
母亲急匆匆地背起背篓和镰刀回头瞪了一眼不知所措的小涛和小璐说道:
“走的时候把大门锁好,就坐萧萧她爸的车去桥洋镇,到镇上坐班车去楼山县。我要去干活了,你们现在倒躲了个好,好好到城里享清闲去,把你们两个……”
紧接着,那刺耳的咒骂声便越来越远……
每学期开学的时候,小涛和小璐都要面对这样的场景,也不知道这样的折磨是从何时开始的,反正他们上这个学就是这样过来的。
可怜的姐弟两,他们只有等母亲走远了才敢挪动脚步,才敢低声抽泣几声。
多么穷苦的生活啊,多么无奈的命运!问题的根本在于父亲尤元奎一心要坚持供两个孩子读书,而母亲周金梅却阻挠了多年。正因为此,父母两个一直争吵不休。
尤小涛的母亲看着村儿里其他孩子没念多少书就早早地辍学去打工了,年底还拿回来一些钱补贴家用,这让她看着十分眼红——因为她终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普通农村妇女。和其他人的母亲一样,在她们眼里,孩子要是像“铁骡子”一样能干重活,或者能挣钱,那就是最厉害的孩子。至于孩子的教育以及未来,她们却丝毫不放在心上。
父亲尤元奎是高中毕业,思想上当然超过了没上过学的母亲。虽然他年轻的时候没考上工作,因为家里太穷只能回村当农民,但他的梦想和希望却寄托在了两个孩子身上。他想无论如何就算砸锅卖铁都要把两个孩子供出来,让他们有头有脸在世上做人,绝对不能再去扑他的后尘,碌碌无为一辈子。全村就个别人像尤元奎这样坚持着,所以村儿里头能上高中的孩子实在是寥寥无几。
而小涛和小璐也十分地争气,从小到大两个孩子不但懂事听话,勤劳能干,学习上也名列前茅,经常能拿到第一名的成绩,他们唯一的心愿就是坚持读书直到考上大学。
可是,命运早已注定了要让他们承受无数的痛苦,姐弟两的这条求学之路是何其艰难啊!除了家里穷困贫苦之外,还有母亲在一旁不停地打退堂鼓不停地咒骂和阻挠。他们每每想起母亲数落他们的那些话,他们都久久不能平静,恨不得赶紧辍学,早点走入社会,也和别人一样去打工挣钱,为家里减轻负担的同时,也摆脱了这忍饥挨饿受穷受气的学生生涯。
他们这样想并不是想要放弃,相反,他们是多么希望能够一直读书啊!他们从小就热爱书本,热爱文字,经过父亲的教育加上自己聪明伶俐的心智,他们深知读书可使人明智,读书才能使生命有价值,才能有机会改变这穷苦的命运。他们对生活的看法早已跟别的孩子不同,从小他们就知道体谅大人的辛苦,懂得勤俭节约,小学的时候他们两个就学会了自己做饭,别的孩子都在放学后张着嘴巴等着大人做饭的时候,他们却早已自己把饭做好把锅碗瓢盆收拾干净之后背着书包去学校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的。
可是在眼下看来,他们离大学毕业还要很多年呢,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