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烽火年代英雄颂 > 第二十七章开始行动(4)

第二十七章开始行动(4)

夜色朦胧,星光璀璨。高英魁走出村外,凭借熟悉的道路,箭步如飞。

高英魁独自行动,看似是中了付长有的激将法,其实却不然,他也是个习武之人,在村里也是有他这一号人物的。已经过了而立之年,过了冲动的年龄,能为则为,不能为则不为。其实影响他最深刻的还是江映红婆媳二人。

马庄村是进入太行山的一条咽喉要道,马庄鬼子据点就是钉在咽喉上的钉子。这次行动。高英魁经过了反复推测,选择的目标依然是鬼子的薄弱环节——马庄村鬼子据点的哨兵。

高英魁对这次行动做了评估,是五五开。那怕有一线希翼,也要尝试。战斗中临时发挥也是关键的关键,重中之重。总之,说一千道一万,不试试怎么知道呢。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再者,关键的一条是熟悉,高英魁对这里十分熟悉,脑海中有张活地图。这一带的地形就不用说了,闭上眼睛也能走回家去。建这个据点的时候,没有少帮忙。鬼子白天挖掘封锁沟,他们夜里填;鬼子白天磊砌炮楼,他们夜里把它扒拉掉。这就是他的资本,也是他的胆。

从家里出发,到清流村十五六里路,从清流村到马庄据点十多里路。高英魁只用了两个小时稍微多点,就到了封锁沟,在距封锁沟十多米的地方趴下。

在这种地方,要说不害怕谁能相信?高英魁趴在地上,心里“咚、咚、咚”地敲着小鼓;竖起耳朵倾听着周围的动静。

鬼子据点里有发电机,电灯光照得院里灯火通明,光线辐射到半天空。炮楼上有一盏探照灯,360度不停的转动,所照射之处,亮如白昼。

高英魁确定没有异情,这才来到封锁沟边,把梯子竖下去。这道封锁是南北方向,沟宽一丈,深三米,没有梯子不能上下。

高英魁下到沟里,立刻把梯子搬到对面。蹬着梯子爬上封锁沟。封锁沟边上是铁丝网,铁丝网上邦着铁蒺藜。

探照灯转过来的时候,把这里照得通明。高英魁脚蹬着梯子,趴在封锁沟边,还在铰着铁丝。

“砰!砰!砰!”“砰!砰!砰!”子弹落在眼前。“不许动!再动打死你!”炮楼上的鬼子喊道。

高英魁心说不好,被鬼子发现了!这次行动要泡汤了。

高英魁紧贴在地上,一动不动。时间不长,鬼子又向别的方向喊了一阵子。看起来鬼子纯粹是瞎炸呼。

高英魁抓紧时间,把铁丝网铰了一个大豁口,铁丝网总算铰通了。

探照灯刚转过来,“砰!砰!砰!”鬼子就开始射击,子弹打在铁丝网钢管立杆上。高英魁还没有来的及离开,飞溅的火星落在脸上,火烧火燎的疼痛;不禁感到心惊胆寒。

这次任凭鬼子怎么炸呼,怎么嚎叫,高英魁依然镇静,气定神闲。

高英魁发现鬼子两次射击,都是以封锁沟为主,也就是说封锁沟是鬼子主要防御目标。想清楚了这一点,马上匍匐向据点爬爬去。先离开封锁沟再说。

说是马上,赶快。能快吗?快得了吗?一不留神,不是被子弹烫了,就是被地雷轰上。还好,现在据点四周是拉火雷,不是踏火雷。如果是踏火雷,确切地说是寸步难行。

据说,开始据点周围埋得都是踏火雷。时间一长,大部分人不知道地雷埋哪了。地雷没有炸到别人,接连炸死了几个鬼子兵,这就是典型的玩火自焚,自取灭亡。

之后,鬼子这才完全将踏火雷换成拉火雷。

此刻,高英魁匍匐前进,还要摸地雷拉弦。左手摸一侧,右手摸一边;摸到一根铰一根,摸到两根铰一双。探照灯转过来,他立刻停止,一动不动,脑袋也枕在地上。

高英魁这些天计划的面面俱到,稍有不慎,全盘皆输。铰地雷弦是他计划中的主要部分。战斗就有进有退,这就是在为撤退清除障碍。

高英魁铰完地雷弦,就到了据点前面,离大门口不远处。

据点内有北屋七八间,包括日伪军宿舍,队长室,伙房,军需库等;院里三面围墙,前墙偏东侧大大门口。院里西边是炮楼。大门口前面是通往太行山里的大路。院里的灯光照射到院外。

高英魁就趴在围墙遮挡的黯黑处,探照灯转过来依旧暴露在灯光下。随时都有被发现的危险。短兵相接,反而泰然自若。握紧了杀猪刀。

高英魁瞅着大门两侧的鬼子哨兵,真正犯了难。鬼子哨兵手里拿着枪,枪上上着明恍恍的刺刀,直挺挺地站在门口。两个哨兵的距离只有四米,对付一个还行,对付两个没有逃命的可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