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
话没听完,史良娣便惊呼出声,因为有一只手突然覆在少女的臀上,抓的很紧。
刘据拍了拍,起身之余,调笑道:“美人儿日渐丰满,确实得抓紧呀,哈哈!”
“殿下~”
李良娣已经见怪不怪,倒是娇柔可人的史良娣,直到今天仍旧吃不消这等情趣,闹了大红脸。
另一头。
刘据已甩袖离去,很是潇洒。
离了花亭,行到西侧回廊下时,刚刚在这儿冒了一个头的魏小公公躬身上前,递上一份奏疏。
“殿下,北边传来军报,匈奴两位单于北逃,左贤王遣使称臣,陛下不日就会去往泰山封禅。”
事很大,关键要素很多。
刘据接过奏疏,细细查看,过了会儿,他方才吩咐道:“召集公卿在宣室殿议事。”
“是。”
北方的大战没有实质动刀兵,却依然能有所斩获,这对留守长安的百官、对天下百姓,都是一件好事。
理应尽快公布出去。
刘据召集公卿议事,一则是宽一宽众人的心,二则,随前线战报一同送来的,还有一道皇帝的命令。而刘据传达了那道命令后,朝中大臣震惊了,命令在长安传开后,一群家伙就疯魔了。
封禅?
那老夫必须去啊!爬也要爬到泰山!
刘据向急忙跑来请命、累的上气不接下气的司马谈安抚道:“好好好,太史令莫要激动,孤允了,你去就是。”
这头刚按下,另一头又起。
“太常寺制定祭祀礼仪,按父皇诏令,确实得提前去泰山筹备,可你们整个官署都去?”
“别吵别吵!你们去就是!”
“什么?你说齐鲁博士制定的封禅礼仪更规范,你们太学也要去?行了行了,别跪。”
“告诉外面的人,想去的,都可以去!”
“都去!”
他娘的,要不是刘据得监国,他自己也想去……
……
四月,乙卯日。
天子抵达泰山郡,由儒生头戴白鹿皮帽,身穿插笏官服,于泰山东面筑坛,以五色土修筑,坛宽一丈二,高九尺,内放封禅文书。
祭礼毕,天子身穿黄色礼服,一人登泰山,行祭天仪式。
翌日。
由山北下,再于肃然山辟场祭地,祭祀后土。
与此同时,天子昭告天下——
“朕以眇眇之身承至尊,兢兢焉惧弗任。维德菲薄,不明于礼乐。修祀泰一,若有象景光,屑如有望,依依震於怪物,欲止不敢,遂登封泰山,至於梁父,而后禅肃然。”
“自新,嘉与士大夫更始……”
另,将于元鼎四年十月,正式改年号为:元封!
……
五月上旬,大军遣返,皇帝未归,向东去往齐国,于齐王王宫留住半月。
……
五月下旬,天子继续向东,东巡海上,行礼祠八神,齐地人士上疏谈神仙精怪、奇异方术,大多不灵。
天子遂遣人出海,寻蓬莱仙岛……
……
六月中旬,寻仙无果,天子西归,途中过济南、平原、清河等郡,入赵国。
……
邯郸城外。
赵王刘彭祖在前,太子刘丹在侧,一众子嗣、属官在后,尽皆恭敬站立。
申时左右,大队骑兵驰向城门,众人见状,纷纷提起精神,不一会儿,天子车驾便进入视野。
赵王理了理袖摆,原本冷漠的脸颊上挤出一抹笑意、一抹激动之色,他快走几步,大礼拜道:
“臣,恭迎陛下!”
身后属官紧跟上前,“恭迎陛下!”
“哈哈哈哈。”爽朗的笑声从前方传来,刘彻下了马车,没去管旁人,直奔自己七哥。
“朕北巡归来,念及你我兄弟多日不见,特来叨扰,皇兄切莫行此大礼。”
“快快请起!”
话是这么说,皇帝却等赵王刘彭祖那一揖拜瓷实了,方才伸手虚扶,佯装怪罪般开口。
以如此浓烈虚伪之气开场,之后的接待场面,其实已经可以预料,两兄弟一顿拉扯。
你一句:“臣盼望陛下已久,数年无法相见,心里苦闷啊!”
他一句:“朕何尝不是啊,皇兄!”
“陛下!”
“皇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