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邓新歌难道是黑巾军的将领?”
李善温看这人白白净净的模样也不似黑巾军的将领,他倒是觉得旁边张成更像黑巾军的将领。
他虽说有些不相信,不过看到张成笃定的神情,心里自是相信了七八分。
然后偏头找邓新歌询问,邓新歌心里非常无语,他真想说你可别找我,我家大帅就在你面前,你去找他多好……
当然这也是想想而已,因为他抬头便看到张成那可怕的眼神,所以只好耐着性子和李善温交流。
他实在是不喜欢和这些读书人打交道,所以没过多久,就找个由头离开了。
“不知张兄对许学士这两个题目做何解?”李善温接着转过头朝张成问道。
张成微微一笑道:“其实这题目倒也不难,我这里就有诗词一首。”
“哦,还请张兄不吝赐教!”李善温拱手说道。
在冯蓓蓓几人目光的注视之下,他缓缓念出了诗词:“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不错,好诗!这首诗词足以流传后世了!”李善温忍不住赞叹出声道。
张成听完不置可否,东坡先生所作的诗词哪篇不是乘之作,更别说这一首《阳关曲·中秋月》。
而此时的大厅里面,只见一位年轻学子站起身,对许鲁斋行了一礼道:“许先生请了,学生唐明章,就读于芷阳学院,是陈俊杰门下,不过学生走的是诸子百家之中的纵横家,擅长纵横之术,就先生所出之题,学生想以机锋辩论形式,阐述我的观点。”
“唐兄才思过人,这才短短几息时间,就已经想出了辩论思路,不愧是唐三步。”此时,旁边一个少年郎笑着夸赞道。
在李善温介绍下,张成也大致摸清了这些人的身份。
这个唤作唐明章的,是唐家的子弟,才思敏捷,已然是当地有名的儒士,他擅长纵横之术,也就是辩论,素来有“唐三步”之称,意思是说他在三步之内,就可以出口成章。
至于夸赞那人,是李家的少爷李孟。
此番看来,“唐三步”之名却也并非是浪的虚名,刚刚不过几息时间,唐明章就要作答了。
许鲁斋捻须一笑,道:“可以开始了。”
唐明章此时笑意盈盈:“后生以为,中秋月圆,正是因为中秋一直以来都代表了团圆之意,所以之所以思念,自然是因为没有团圆,因此,思念如水,不可断绝........”
唐明章紧扣着题目,开始进行了一番阐述,大致意思是人应当豁达,不必因为没有团圆而苦恼,从而旁征博引,说当今宁国局势,诸如此类的观点。
这是纵横家的通病,喜欢将事情放大,不过却是擅长诡辩而已,一番言论下来,许鲁斋只是微微颔首,并无反应。
待唐明章说完,接下来众人都是开始各显神通起来。
有学子精通乐理,弹奏古琴,琴声凄婉,其中思念之情,连绵不绝。
也有学子半个时辰就写了一篇策论文章,立意高远。
更有子弟作画,画成而才气自现。
代表当地前来参与这文人集会的,是裴学正的二子裴知景。
裴知景作了一首诗,表现的也中规中矩。
很快,在场的文人士子们,都是根据许鲁斋定下的题目,各展神通。
只是,陈修微微蹙眉,轻叹了一口气,这些学子看去都是不错,表现的也都尚可。
但是也仅限于是尚可罢了,缺乏让他眼前一亮的感觉。
若想要靠着这次中秋集会来扬名,估计是不用想了。
等到所有人各自施展完才华,许鲁斋心中基本已经有了判断,正要开口评述最终的结果之时。
李家的二少爷李均却是开口了:“咦,没想到你这个书童还有脸来这里,如果我是你就会安分的待在家里……”
面对李均的冷嘲热讽,李善温却是拱手说道:“我深知自己的身份,只不过今日大少爷身体不适,所以便让我代替来这里……”
李善温说话的时候并没有因自己的身份而低三下四,反而显得不卑不亢,这一点倒是让旁边的张成刮目相看。
“我大哥既然今晚不便前来参加聚会,那么就由你来解答这一题!”而对面的李钧却不依不饶的继续说道。
“这……”
“怎么,是做不出来?”
李善温并未搭理李均,而是来到了许鲁斋的面